你好,我们第二章
我来说,依然是用一种貌似精进的方式,实现我人生的终极懒惰--努力打工,少操闲心,天塌了有别人顶着。现在看起来:
这种惯性的力量真的是太大了,哪怕到了今天,我创业的第五个年头,我有了自己的公司,同事和合作伙伴半真半假地叫我“
老板”,我也本能地拒绝这个称谓,我会说:“你才是老板呢,骂谁呢?”说完一笑,我知道,我的内心还能听到当初的心声
:“当老板,那太显眼、太麻烦、负担太大,我可不想受这个累。”除了1996年,我主动申请去央视《半边天》栏目实习
之外,我从没真正意义上找过工作,递交一份像样的求职信。说来也很神奇,就在我走进地铁、加人求职大潮的前几个月的某
天,前同事李伦鬼使神差地联系我,问我最近关注什么领域。李伦是经验丰富的电视人,制作过《生活空间》《社会记录》等
家喻户晓的作品,也是我在《新闻会客厅》时的制片人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他给我打来电话:“前方你想吗
?”我说:“我就等着你给我打电话呢!”他说:“你可真行,收拾行李,打车去机场,我让秘书给你订机票。”后来,大家
都到的《路遇》一片中,我在片尾掩面而泣的长镜头,就是他争取再三保留下来的。当时领导认为新闻就是新闻,不要把记者
的个人情绪加进去,但李伦出于做纪录片的经验和敏感,认为我的哭是有社会价值的,是符合社会心理需要的。因为他的坚持
,数以亿计的观众看到了电视新闻灾难报道中非常独特的一个新闻作品。而我,也因为这个作品的加持,拿到了后来的“金话
筒奖”“金鹰奖”。李伦虽身处幕后,但一直备受业内尊敬,后来他也从央视辞职,担任了腾讯新闻的副总监(时任),大家
熟悉的《十三邀》就是他创办的。他找我,一定不是随便问问。他跟我说他在酝酿和策划一档名叫《@所有人》的团队演讲节
目。听了他的简单介绍后,凭直觉,我知道这会是个视野开阔,有创新、有挑战的节目。于是我肯定地说:“我这些年关注的
是教育和教育创新。”之前李伦并不喜欢我回家那几年的状态,说我整天就是晒娃。但他不知道我为了带娃,阅读了市面上几
乎所有家庭教育相关的畅销书以及心理学、社会科学相关著作,上了很多涉及精神分析、心理咨询的专业课程,同时也结交了
相当一批业内的专家朋友所以当他听到我慷慨激昂地谈论我在教育领域的学习成果,认知和观点,他难掩意外:聚沙成塔,这
四个字特别适合我。“看来你这孩子没白带啊!”我就像一只勤勉的工蚊,虽说没有远大目标,但每天做好眼前的工作,日复
一日地慢慢做工某天一抬头,面前的小沙堆已经有了高度。如果说工蚁的勤奋来自上亿年前的基因的召唤,那么我关注家庭教
育的动力,则来自成为母亲之后的催产素累积、对女儿负责的初心和修补自己童年的渴望。家庭教育这个领域,是我除电视之
外,人生中第二个渴望出发、主动连接、潜心学习和研究的领域。原以为,受益人是女儿和我自己,没想到机缘巧合,它将会
影响更多的人,也将帮我开启我的第二段事业人生。李伦策划的这个节目是team talk,即围绕一个议题,以团队的
形式进行大型演讲。作为话题发起人,我需要组织起一个演讲团队。“那你有人吗?”他问。我以前做事,没有120%的把
握,不会轻易答复别人,但那次,我隐约觉得我极其需要这个机会,于是心一横,狠狠地说了一个字:“有。”事实上,这种
尽管只有五成把握,但敢于承担风险、靠自身努力去实现十成的心态,成为我后来创业的心理练兵。这次的合作,是一个新栏
目的实验版,没有报酬、不知结果我必须把自己视为创始团队的一员,奔着“十成”的目标开始工作。这之前,我已经有三年
没有离开过女儿半步、没有承受过工作压力,甚至没有在大场合讲过话了。我希望我的演讲团队里有学者、作家、教育实践者
,最好还有明星,这样的演讲才会具有专业度、关注度和更丰富的视角。经过无数次沟通,我邀请到了儿童作家、三五锄教育
的创始人粲然,一直为教育公平奔走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先生,一位创新教育的探索者。这个阵容加上我自己,
应该可以搭建一个很好的演讲阵容了。阵容齐全了,接下来的工作核心就是打磨稿子。然而我知道这只是一个独立的小项目,
演讲完成之日,也是烟火燃尽之时。以,我一边反复打磨演讲稿,一边找着工作,为钱的事情奔走。能勇气十足地冲锋陷阵,
但在面对父母、孩子时,内心又无比歉疚和柔软。我自己内设的一场心灵危机和财务危机,就如同一道陡锋利的悬崖,活生生
把我的世界切成两个独立的部分。工作是我唯一的救生绳,对抗着让我倒向悬崖一侧的地心引力,而我自己奋力地抓住它,拼
命地顺着它给的方向攀爬,希望它能把我渐渐拽回到我身心的安全地带。我这个人没什么机会孤注一掷,这次算是赶上了。我
拼命抓住任何一根可以拯救我于水深火热的稻草,因为我相信,哪怕是稻草,也是一种可能,而且稻草多了,拧成的绳子,也
足够承受得住我沉重的身躯了。我知道,只要重回工作的轨道,我就能靠自己的努力逃出这患得患失的泥淖。既然重启人生,
就不要怕任何的泥泞与风雨。筹备的过程紧张又磨人,我懒散惯了的身心被打碎重塑,甚至可以说,我比之前准备任何重大节
目都更努力,因为从没如此背水战。在我心中,这是辞职之后再现公众视野的一次重要机会,我必须让人以一种刮目相看的方
式来重新理解我,重新看待一个离职再就业的电视人。录制如期而至,场面的确宏大,也让人耳目一新。我和李伦心中都憋着
一股劲儿,我们希望用国际视野和移动耳联网的精神重新定义这场演讲,无论形式还是内容,我们都想做出比肩国际的一流的
演讲节目。我作为演讲的发起人,不仅要一字不差地完成自己的演讲,还要串联全场、与嘉宾对谈,完成一场众创的演讲。如
同一人同时扮演主唱和指挥的爵士乐团,要给人以放松即兴的观感,又要字字珠玑、严丝合缝,精准配合身后大屏上的PPT
。每一句台词都是严苛而精妙的设计,表达的次序、用词都不能有任何差池,常常让人觉得命悬一线,转瞬又一马平川。这需
要调动我台前和幕后多年工作的积累,和前所未有的决绝信念。当掌声响起,音乐停歇,我听到了观众席的评论:“太了,从
前的你又回来了!”“这才是你,你就是属于舞台的!”连很少夸人的李伦也给我发来微信说:“很棒!”然而,谁能知道我
这场盛大的复出背后,还纠缠着一个坠入窘境和令人暗自伤神的求职之旅呢?但是,我坚定地跟自己说,这不算什么,只管去
做好当下之事就好。多年以后,我和冯唐直播连线讲他的新书《金线》他说:“无数人把着眼点放在成功上,却始终求而不得
。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忽略了做事的朴素标准,就是你做的每一件小事都要在'金线’之上,当我们能做好每一件不起
眼的日常事,那么把事做成就可能是个常规动作。能成事的人,时间长了,就离成功不远了。”我听了,会心一笑,回想来路
,幸运总是垂青于我,我不是不感激幸运之神,而是我发现,做好每一个本分,才是幸运垂青你的先决条件。作为腾讯新闻颇
具野心的初创栏目,《@所有人》第一季录制了三期,发起人和话题分别是:第1期,李小萌团队的“孩子,你不成功也没有
关系”;第2期,马东团队的“油腻中年人”;第3期,罗振宇团队的“被剧透的百岁人生”。知道这个阵容后,我极度不自
信,差点儿服李伦急了。马东和罗振宇都是前央视背量,闯)潮多年,也都是演讲和谈话节目的顶流担当,而我是个失业在淡
出荧屏多年的家庭主妇。我已经做好摆烂的准备了,比不上他。哥儿俩,我不丢人。各种内心的潜台词纷至沓来,我给自已搭
了。几场舞台剧,默默上演了一幕幕自我哭诉和安慰的戏。谁知命运人,三期节目在腾讯平台播出后,观看数据最好的竟然是
我的教育话题。大家分析,一方面,教育话题实在是家家户户几代人的热门话题;另一方面,我可能告别太久了,稀缺性反而
成了高收视率的关键。收视数据的优异,对于别人来说或许根本不值一提,对我可是意义非凡。因为它不仅是一根绳索,把深
陷泥潭的我拽离原地给予我一种风采依旧的自信;而且它还像“万物裂痕”里漏下的光,照耀和指引我沿着教育的方向一路前
行。正是有了李伦的肯定,我找工作时便第一个想到了他,所以有了开头我在地铁里求职的场景。我并没有跟他说明详细情况
,只说想跟他聊聊,在地铁里晃悠了十几站,也没想好用哪句话做开场白。职业规划,未来打算,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脑子
里一锅粥结果见到他,我一坐下第一句话就自动冒了出来:“我没钱了,我需要工作。”说出来才发现,这既是我当时的核心
诉求,也像是编自己人生上半场做了个总结。李伦镜片后的眼睛眨了眨,用他惯常语调不急不慢地说:“多大点儿事啊。”我
一边庆幸辞职在家期间,没有和老同事、老朋友断了联系-边听着他分析我的职业优势。他说,现在互联网媒体到了需要业新
闻人的时候,有大量长时间的新闻性直播,你太适合了,凭的专业素养,完全不用担心。不过,回头看,他的这个预判或许根
本拧不过时代的大腿。我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能给多少钱?你很难想象,这个问题,几乎是我人生第一次如此直接地问出口
。他说,年薪的话,税前100万应该没什么问题。盘算了一下这个数字,那可是我以前的职场生涯不曾见过的巨额薪资,悬
着的心才算落了地。要知道,那段时间,焦虑的我甚至把开网约车、做家政也列人过备选清单,我也反复告诉自己没有过不去
的坎儿,哪怕天天出去拉活儿,也能养活自己和家人。“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我对这句话的最早记忆来源于我奶奶。她是名
副其实的大家闺秀,书香门第,她父亲在燕京大学教书,所以奶奶是那个年代少有的能识字的女人,也没有裹小脚,到了30
岁还没有出嫁。我爷爷是一个山东的珠宝商人,是当年闯关东的那代人,到了北京觉得这里很好,就留下来没再走,在东安市
场(现在的新东安)立了个柜台卖珠宝首饰。经人说媒他和奶奶相识,定下了这门亲事。奶奶后来回忆那段往事,跟我说“你
爷爷挺知道疼人的”。当时,他们打算拍一组西式婚纱照,爷爷就事先差人送过来一双高跟鞋,并嘱咐“让她先在床上试,别
摔着了”。奶奶没有琢磨要是在床上摔下去了更危险,她只把这句话看成了爱情。就这么一句体己话,奶奶记了一辈子,她跟
我讲的时候,爷爷已经去世多年了。嫁给爷爷后,奶奶每天会去店里看看首饰,有时候试到喜欢的就戴着走,把自己身上的摘
下来,补在空了的位置上。东安市场旁边是大名品鼎的吉祥戏院,奶奶常去听戏,坐前面有八仙桌的座,爷爷会掐算着时间,
在戏唱到一半时叫一碗阳春面,让伙计过去给她。完全是民国甜宠剧的剧本。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几年,抗日战争爆发,侵
略军进了京。日本人看上了爷爷的生意,带着宪兵和枪,枪上刺刀通到家里。面对这阵仗,爷爷只能将全部家业拱手相送,连
一件像样的首饰也没能留下。奶奶讲述这段经历时,还有点儿怪爷爷懦弱,但也知道,人家那儿上着刺刀呢。这个家道中落的
故事,和其他生意人的似乎并无二致。从富足坠入赤贫,奶奶那样一个养尊处优的教授千金、富商太太,开始去给别人家当用
人、当保姆,洗涮、做饭、带孩子……用奶奶的话说:“就是给人当老妈子去了呗!”小时候听奶奶讲这些,我只觉得是个特
别遥远的故事,我不知道为什么会一直记得。奶奶肯定也想不到,当年听她讲故事的小孙女,现在遇上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而这一刻,那些故事穿越时空来到她的小孙女眼前,是要暗示些什么吗?我回过神来,合计了一下李伦说的年薪,怎么也够用
了。相比奶奶当年的处境,强太多。我甚至没有想过要问问这个工作需要投人多少时间、付出多少精力,当时就一个念头:为
了未来我和家人的生活,怎么都行。吃苦耐劳,兢兢业业,这一点我还是有握的。但没想到,新的职业旅程的第一站,我就打
了退堂鼓。虽说背水一战,我也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会去做,因为,既要勇于搏取,义要敢于放弃,才算得上是真正听从自己内
心的声音。哪怕是稻草,也是一种可能,而且稻草多了,拧成的绳子,也足够承受得住我沉重的身躯了。只要重回工作的轨道
,我就能靠自己的努力逃出这患得患失的泥淖。既然重启人生,就不要怕任何的泥泞与风雨。做好每一个本分,才是幸运垂青
你的先决条件。既要勇于搏取,又要敢于放弃,才算得上是真正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