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cle Practice 全媒体时代应当怎样“开门”

全媒体时代应当怎样“开门”

2025-01-14 11:49  views:119  source:小键人14915088    

一直以来,“开门办报”是联系读者和媒体之间的桥梁纽带,也是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比如1922年创刊的《向导》就设
有“读者之声”专栏,专门用来刊发读者来信、来稿。据1944年11月间的一项统计,彼时陕甘宁边区有近2000名通
讯员。如今,随着通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读者来信到热线电话、从电子邮件到评论留言,读者和媒体之间的沟通方式越
来越便利和顺畅,但与此同时,一些“热线不热”“评论区失控”等问题也开始出现,部分媒体和读者之间的沟通互动有时反
而变少了。早在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
,大兴“开门办报”之风。建好全媒体时代的“通联部”“群工部”,是全媒体时代“开门办报”的体现,也是走好党的群众
路线的应有之义。“通联部”“群工部”,往往具有连接内外、通达四方的作用,以推动更强有力的宣传效应。全媒体时代为
什么要建好“通联部”“群工部”?或许离不开以下这些原因。让内容更多元而专业。有人认为我们正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
代,互联网上有数以亿计的内容创作者,社交平台、视频网站等每天都充斥着海量信息,让人们既能了解身边事,也能看到千
里之外的新鲜事。不过,在获得信息资讯的同时,不少人也渴望得到更专业的解读和引导,还希望参与讨论评论。然而即使是
综合实力再强的媒体,总有一些现场无法立即抵达,总有一些专业领域难以精通,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来生产内容信息,
那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很难充分满足受众的需求,有时甚至难以与网上那么多内容创作者相竞争。因此,只有通过“开门
”,让更多真正的“民间高手”成为媒体的“拍客”“写手”,才能让内容更加多元、更加专业。让信息更充分而畅通。不可
否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高速传播,却依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导致一些误解误读,甚至引发网络舆情或滋生网
络谣言。比如此前曾有“单次住院不能超过15天,否则医保无法报销”的谣言在社交平台传播,由于一些人对医保政策不够
了解,专业、权威信息又没有及时跟上,导致谣言快速扩散。建好全媒体时代的“通联部”“群工部”,可以让更多群众在媒
体所办的平台上发表见解、参与讨论,这也更有助于专业权威信息更加充分、更加畅通地传播和交流,从而切断谣言链条、凝
聚更多共识。让传播更精准而有效。当前,各级各类媒体都在推进系统性变革,积极打造自主可控的客户端,开设各类社交平
台账号矩阵。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传播力、影响力是一个重要课题,而如何提升流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没有流量,就
算再好的作品也无法传播出去,最终沦为“自娱自乐”。建好全媒体时代的“通联部”“群工部”,既有利于精准了解群众所
思所想,把媒体想讲的和公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还能让群众成为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参与者,有助于拉近距
离、留住人心、提升流量。不论是开门办报,还是开门办台、办网、办端,其实质是牢牢树立受众意识,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这是我们党从事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对于建好“通联部”“群工部”仍然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错
误做法。比如,“一关了之”。有的盲目自信,骨子里或多或少还有一些专业主义的傲慢,认为内容生产应当是专业工作;有
的担心敞开了“大门”,管理跟不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还有的虽然认同“开门”,但又觉各种宣传报道任务已经“压
力山大”,根本腾不出手来建“通联部”“群工部”……这都导致一些媒体仍存在“不愿开门”“不想开门”“不敢开门”等
心态。再如,“形同虚设”。有的虽然在客户端开设了用户生产内容的端口,并且开放了评论区,但没有配备足够的运营力量
,以及存在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吸引不了多少“客人”入驻,而且就算入驻了,要么无人评论,要么评
论了无人回应,网友唱了几次“独角戏”之后自然不愿意再来了。于是,一些冷冷清清的用户生产内容的频道和评论区,最终
变得“形同虚设”。又如,“只开不管”。有的媒体把“开门”作为联系群众、吸引关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底层逻辑和
机构设置仍以传统版面或频道内容生产为基础,对自己记者生产的内容能进行有效把关,对用户生产的内容和评论区却没有相
对完善的机制来进行统一把关,导致部分评论区成了“风险区”、用户频道成了“隐患通道”,不仅损害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
信力,有的甚至还会引发负面舆情。出现上述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对开门办端、开门办报不够重视,有的存在应付
心态,认为这项工作可有可无;有的对自己的平台没有自信,认为网友只喜欢去社交平台发布内容和参与互动,多做也是徒劳
。当然,技术薄弱、人才欠缺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上述种种现象和问题,都是建好全媒体时代“通联部”“群工部”需要
面对和解决的。笔者认为,这个过程离不开转变思想观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社交平台成熟的经验;同时也需要有充
分的自信,将传统媒体时代的优良传统与先进传播技术相结合,将媒体的独特优势与群众需求相联结。这其中,有这样三篇文
章可以做。让渠道更通畅。渠道的畅通和便捷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媒体可以在客户端开设PGC、UGC的栏目和频道,同时
加强技术赋能,让用户在上传文章和视频、参与互动时收获更好的体验感,从而吸引更多专业人士和网友入驻,创作发布原创
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频道栏目不能一开了之,要将更多精力放在运营维护上。比如,浙江卫视“Z视介”推出的“视
介官”平台,既为用户提供音视频、图文发布渠道,同时开展各类征集活动来提升用户活跃度。除了开设栏目频道外,评论区
的运营和互动是成本更低、交互更为便利的渠道。安排专业力量,做好评论区的互动,能够发现新闻线索、了解群众呼声、增
进情感交流。让联结更广泛。“通联部”“群工部”在吸引网友、正能量网红等群体生产内容、参与互动的同时,还可以拓展
“联”的范围,如邀请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等通过开设政务号、个人号以及撰写文章等形式,搭建群众与部门、专家之间的连
心桥,广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在这方面,媒体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比如,山东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的“问壹点
”平台,推出了“壹点问暖”“壹点问法”“壹点问诊”等18类线上“问系列”在线用户服务子产品,累计入驻相关政企窗
口服务单位及专家1750余个(位),服务数量超500万人次。又如,澎湃新闻成立之初,就开设了“澎湃问吧”,以“
专家+话题”的形式来打造社群,提升用户黏性。让支撑更有力。建好全媒体时代“通联部”“群工部”,意味着媒体不仅需
要当好专业的内容生产传播者,还要当好新型主流媒体平台的内容运营者管理者。这就需要进一步增强内容审核力量以及壮大
专业运营队伍,在打造温暖亲切的人设形象、活跃用户内容生产和评论区留言的同时,确保内容的安全可控。回望过去,一支
支通讯员队伍、一封封读者来信、一通通热线电话、一条条评论留言,都是媒体发展过程中温暖的印记,也是前行的动力。全
媒体时代,如何发挥“通联部”“群工部”更大的作用?也许真诚才是“必杀技”。真心诚意地让群众当主角,把用户需求作
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信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Disclaimer: The above articles are added by users themselves and are only for typing and communication purposes. They do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this website, and this website does not assume any legal responsibility. This statement is hereby made!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of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promptly to delete it.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