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cle Practice KO!再见!边缘型人格!——3.6无法摆脱过往人与事的影响

KO!再见!边缘型人格!——3.6无法摆脱过往人与事的影响

2024-11-28 18:27  views:43  source:坚持不懈的知安    

一种被称为“投射性认同”的心理机制更为复杂,也就是将过往与他人的关系和现在与他人的关系混同。
比如,与父亲关系亲密的女性或年幼丧父、对父亲怀有憧憬的女性,在面对自己喜欢的、较为年长的男性时,往往会将父亲的
形象投射于其身上,容易很快就做出亲昵的行为。然而,在距离拉近、男性展现出真实状态时,女性会感觉梦想破灭,开始指
责或攻击男性。与之相反,如果是对父亲怀有强烈逆反心理的女性,在面对年长的男性时,则会表现出试探、挑战的态度。在
男性出现有失冷静的反应、使其失望时,女性则会嘲讽。
强烈抗拒母亲的女性,在遇见与母亲性格或印象相近的女性时,常常采取批判性的态度。依恋母亲的女性,则会依赖与母亲类
似的人,试图从其身上获得柔情与关爱。
主体过往的人际关系左右其当下的人际关系。在感到患者难以接近或过于亲昵时,往往是因为患者的态度和行为模式受其过往
的人际关系所影响。
美国精神医学家哈里·斯塔克·沙利文将此称为“并行的牵线者”。在面对眼前的人时,患者同时看到的还有记忆中与此人相
关的人。
鉴于边缘型人格障碍有如上特性,希望帮助患者的人不仅会进入与患者本人的关系,也会间接地进入患者与他人的关系。患者
令人疑惑的行为往往蕴藏着重要含义,只有了解包括背景在内的情况,我们才能理解患者的行为。在治疗中,医生需要追溯梳
理患者过往的亲子关系等人际关系,从过往“亡灵”的桎梏中释放患者。
案例:这是一名曾经在母亲的虐待中长大的十六岁少年,存在情绪变化和自*意念的问题。他频繁地提出各种为求关注的细小
要求、表示身体不适。在工作人员难以应对时,他便会勃然大怒、破口大骂、制造噪声。被提醒后,少年总是先发怒,最后哭
着道歉。在又一次重复这种行为模式后,他流泪道歉:“我总是这样,即时错的不是我,我也总是道歉。”当工作人员问他总
是对谁这样做时,他答道是对母亲。在面对施虐的母亲时,即便情况不同,少年也总是采取同样的行为模式。



Disclaimer: The above articles are added by users themselves and are only for typing and communication purposes. They do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this website, and this website does not assume any legal responsibility. This statement is hereby made!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of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promptly to delete it.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