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cle Practice KO!再见!边缘型人格!——2.3.5反复试图自*或自残

KO!再见!边缘型人格!——2.3.5反复试图自*或自残

2024-11-15 21:10  views:74  source:坚持不懈的知安    

(5)反复试图自*或自残
另一个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重要症状,是患者反复出现自*意图或自残行为。据说,七成以上的患者曾有过自残行为。常见的自
*相关行为,有口头提及、书写自*相关内容,以此要挟、控制周围的人。至于此类行为的动机,既有如一位青年患者所说的
”希望获得关注“等较为表层的动机,也有更为紧迫焦灼的心态影响。
割*等自残行为、大量服用安*药或镇静剂的行为极为常见。但是,更需要我们慎重判断的是,患者本人向死意愿的迫切程度
割*的行为,既是一种患者希望使周围人感到自身痛苦的信号,也具备净化作用(释放内心的伤感或恐惧,使心灵得到抚慰)
也就是说,在患者强烈地否定自我、为罪恶感所桎梏时,自残能够使其感到自己已经接受惩罚,有利于暂时抑制”这样的自
己竟然还活着“的消极情绪。与暴饮暴食和药物滥用相同,自残行为也会成瘾。患者在反复自残的过程中,会对行为本身产、
生依赖。
出现自残行为或自*意念的患者,精神状态不同于常人,往往会陷入视野受限、自控削弱的轻度解离状态(意识或记忆的连续
性崩解)。此外,曾经受到严重的身体、精神虐待(包括xing虐待)的患者在伴随轻度解离状态的情景再现时自残的情
况也很常见。
以下是案例分享:这是一名女高中生,十七岁,不断重复割腕、滥用药物、做援*。在一次用圆珠笔自残后,她说:
”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性教育课让我想去很多事。我不太记得自残那一瞬间了。伤害自己,与其说是想惩罚自己,不如说
是为了自己好。如果不这么做,我就不安心。看到血的瞬间,我才感到我真正活着,意识清醒,心神安定。我能清楚地感受到
自己的存在。自残过程中不觉得疼。结束后逐渐感到疼痛时,我才会想‘又伤害自己了啊’。”
与割腕相比,出现试图上吊、跳楼自*的情况时,患者求死意愿更为迫切,自*成功的风险更高。介于割腕和上吊、跳楼之间
的是通过大量服用药的方式试图自*的行为。然而,如果发现及应对较晚,大量服药企图自*的行为也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
后果。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自*率约为9%,跟踪调查显示,满足所有诊断标准的重度症状案例的自*率则高达36%。
如果人们在应对此类情况时摇摆不定、不够冷静,从长期来看,反而容易激化患者的自*意图。当然,我们也不能认为患者只
是为了吸引注意、可以表演,将问题过度简单化。
一般情况下,在出现自*意图或自残行为后,患者会在一段时间内状态安稳。究其原因,是患者通过上述行为实现自我净化,
释放了内心压力,并且感受到周围人的关爱,其情感饥渴的状态暂时得到了满足。
然而,在患者反复出现自*意图和自残行为后,周围人也会逐渐习惯,不再如患者首次出现此类行为那般不知所措。众人在心
态上会认为“又来了”,行为上也会有所怠慢。这时,很容易导致发现过晚、致使不幸发生的状况。
即便患者只是割腕,我们也需要认真对待,不可轻慢处之。这是患者求救的信号,如果处理不适当,患者可能会发展出更危
险的行为。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详细介绍具体的应对方法。



Disclaimer: The above articles are added by users themselves and are only for typing and communication purposes. They do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this website, and this website does not assume any legal responsibility. This statement is hereby made!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of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promptly to delete it.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