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cle Practice 心理上的稀缺状态——潘楷文《不要挑战人性》

心理上的稀缺状态——潘楷文《不要挑战人性》

2024-11-05 20:39  views:192  source:花花世界    

哈佛大学著名的经济学家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曾在2013年与普林斯顿的行为学家埃尔德·莎菲尔一起写过一本叫《稀缺: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的书,书中详细讲述了贫穷是如何让人们更加关注短期奖励而非长期奖励的。贫穷的
本质是心理上的稀缺状态,这种状态会催生出固有的思维模式——稀缺思维,让人们只关注当下的得失,尤其是那
些跟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直接相关的因素,而不是自我实现这样的需求。客观来说,稀缺思维是有好处的,这种状态
会令大脑将一切资源都集中在最紧迫的需求上,让人们更敏锐地感觉到一块钱、一分钟、一卡路里热量、一个微笑的
价值。但是,稀缺思维的重大副作用在于它会不断消耗人的精力和意志力,减少大脑的“带宽”。穆来纳森举了一个例
子:印度蔗农在甘蔗收获前,因为资金紧张,其智商测试成绩比甘蔗收获后低十几分之多。稀缺状态会像魔咒般控制
住人们的大脑,令人们的视野变得狭隘,降低洞察力和思维的前瞻性。穷人不是对钱想得不够多,忙碌的人也不是对
时间想得不够多,他们正是因为想得太多,才陷入了心理上的稀缺状态,导致压力占用了他们的大脑,白白消耗了
认知资源。孩子心理上的稀缺不仅包括物质上的稀缺,比如吃、喝、拉、撒、睡、玩等需求得不到满足,还包括关系
和情感上的稀缺,也就是被关注、被理解、被看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如果孩子跟抚养者建立深厚依恋关系的需求长
时间得不到及时的满足,那么孩子的心理就会进入稀缺状态。那些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家庭关爱,甚至受到父母虐待
的孩子,心理一直处于严重的稀缺状态,并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压力会导致大脑中糖皮质激素的水平异常,从而影
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可悲的是,由于此时孩子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他们即使感受到了压力,也没有办法用语
言将自己感受到的压力表达出来。压力得不到释放,就会一直存在。那些从小缺爱、常常生活在惊恐状态下的孩子,
就像是把大脑泡在了装满糖皮质激素的缸里。而过多的糖皮质激素不仅会直接损害孩子的认知能力、自控能力、共情
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妨碍大脑额叶皮质的成长,还会损害负责短时记忆的海马体。这些经常倍感压力的孩子大脑中
负责处理恐惧、愤怒和暴力的杏仁核往往会比其他孩子更加发达,哪怕导致他们产生压力的事件已经结束了,他们也
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过来。不仅如此,经常性地让孩子感受到压力,还会损害孩子大脑中的多巴胺奖励系统,使
得孩子的多巴胺D2受体的感受性降低。在同等外界环境的刺激作用下,多巴胺D2受体感受性低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外界
刺激才能产生让他们感受到与其他孩子同等程度快乐的多巴胺。因此,这类孩子很容易形成成瘾行为,比如玩游戏上
瘾、酒精上瘾、对药物形成依赖等,而且容易患上抑郁症。



Disclaimer: The above articles are added by users themselves and are only for typing and communication purposes. They do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this website, and this website does not assume any legal responsibility. This statement is hereby made!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of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promptly to delete it.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