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第一章13
地表现出你的水平,无论是开车、打网球还是烘培饼干,你就已经不在进步了。人们通常错误地理解这种现象,因为
他们自以为,继续开车、打网球或烘培饼干,就是一种形式的练习,如果不停地做下去,自己一定能够更擅长,也许
进步较为缓慢,但最终还是会更出色。人们认为,开了20多年车的老司机,一定会比只开了5年车的司机更擅长开车;
行医20年的医生,一定会比只行医5年的医生更优秀;教了20年书的老师,一定会比只教了5年书的老师能力更强。
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研究表明,一般而言,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
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甚至说,在本行业干了20年的医生、老师或司机,可能还稍稍比那些
只干了5年的人差一些,原因在于,如果没有刻意地去提高,这些自动化的能力会缓慢地退化。
有目的的练习VS天真的练习
如果对这种自动化的表现并不满意,你要做什么?如果你是一位工作了10年之久的老师,你想做一些事情,让
学生对你上的课更感兴趣,并让你在课堂上更加高效,你该做什么?你基本上每个周末都打高尔夫球,想再提高一些,
该怎么办?你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打字员,想对别人对你的打字速度感到惊叹,又该怎么办?
这便是史蒂夫·法隆在经过几次练习之后发现他自己所处的情形。在那一刻,他对自己能够听到一串数字、
把它们记下来,然后再念给我听等,感到很满意,而且,由于大家知道,短时记忆存在局限,所以,他的表现也和人们预期
的差不多,中规中矩。他原本可以不停地这样记下去,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之后,最多能记住8个或9个数字。但你
并没有做。他参加了我设计的这个实验,而我设计这个实验的初衷,就是能是他持续不断地接受挑战,以便每次都能比上次
多记住一位数字,同时,也因为他是那种天生就喜欢挑战的人,所以,他在逼迫自己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