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cle Practice 了悟

了悟

2021-06-27 21:38  views:740  source:小键人942717    

很多人修习禅坐是为了逃离痛苦,因为禅坐能给予我们一丝宁静、一些放松,也能帮助我们远离这个世界的悲惨与争吵,
体验喜悦和快乐。我们坐下,希望少一些苦恼。我们的行为就像一只躲进洞穴的兔子,希望受到保护。我们像兔子一般
坐在自己的洞穴中,希望不受骚扰,远离世界。我们会这样做,是因为受了太多苦,需要休息,需要逃离,但这并不是禅坐
的真正目的。当我们端坐如兔,脑海里便只会想着逃避痛苦。我们应该以自己的智力与定力获得洞察力。转化内在的痛苦,
然后成为佛陀——一位觉悟的人,一位自由的人。在佛教有三个世界观:欲望与渴求的世界{欲界}有形的世界{色界}
无形的世界{无色界}我们有能力放下渴求与欲望。我们修习放下欲望的世界以获得喜悦与幸福,这是修习的第一步。但
即使我们离开了欲望的国度,脑中的絮语仍会持续不断地出现。因此我们修习静止,希望停止脑中的絮语。脑中的絮语
由两个元素组成:粗想与细想。粗想是初念,细想是反思性思维,持续的思维。我们不能停止思考,因为脑内有一部录音机
在不断动作,这是脑中的絮语造成的噪音。要停止脑中的絮语,我们需学习觉察吸气与呼气;要停止思考,我们只需安
住于吸气与呼气。在享受吸气与呼气的当下,我们逐渐停止了脑中的絮语,获得宁静。我们坐在那里,享受吸气与呼气、
享受宁静、享受没有絮语的喜悦和快乐。但仅仅这样的修习是不够的。如果只是这样,我们可能会在三年后离开修习的团体
。当我们重返现实世界,会再次看到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痛苦。在现实世界生活三个月或一年后,我们会希望重返修习
团体,如此循环不断,结果使修习成为模式:从静止与逃离中获得喜悦与快乐。这是正念的钟声,告诉我们需要更深入的
修习。作为一名修习者,当我们不快乐的时候,我们倾向责备那些令自己不快乐的东西。我们会这样想,就是未能完全幸福
,认为是外在与周围的环境造成了自己的痛苦,不是自己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在所有修习的团体中都会出现。如果我们懂得
这个问题的症结,就能建立一个团体,让在那里的每一位修习者都能觉知到,他们不快乐是因为不懂得保存自己的幸福,
不懂得保存自己的幸福,不懂得深入转化痛苦与焦虑,任由那些深层的痛苦存在于心识的深处。这些痛苦可能来自童年时期
的经历,我们在童年时期曾经受到虐待;我们的痛苦也有来自父母,他们在童年时曾经遭受不当的对待,他们的痛苦成为
我们的痛苦。即使 我们对自己的痛苦只有模糊的感觉,我们也要修习接触它,心智慧辨认它。如果我们需要受苦,我们会
这样说:“我将会受苦,因为我知道痛苦是这样的、我会学习从痛苦中受益。”这就像吃苦瓜,我们不会害怕吃苦瓜,因为
我们知道苦瓜对身体有益。因此,当痛苦升起的时候,无论是愤怒、沮丧、失望,都留在那个痛苦的感觉之中,并欢迎
它的来临。即使这个痛苦没有名字,即使你无法为它命名,但确实是痛苦,就要作好准备,向它打招呼 ,温柔地拥抱它,
与它和谐共处。当我们接受痛苦并作好承受的准备,它就无法再次困扰我们了。我们将感到自己有能力与痛苦共处。如果
能够这样,痛苦将为我们带来好处,如苦瓜具有疗愈功效一样。我们容许痛苦在我们内心停留,我们原意接受痛苦来临,
也愿意受一点苦让自己能够学习。如果不接受痛苦,不能温柔地拥抱痛苦,我们就不会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也不会知道
痛苦将会指引我们并带来喜悦与幸福。没有痛苦,没有对痛苦的理解,我们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Disclaimer: The above articles are added by users themselves and are only for typing and communication purposes. They do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this website, and this website does not assume any legal responsibility. This statement is hereby made!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of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promptly to delete it.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