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若盐,触地即化
了《世说新语》中一个著名的典故——东晋名士谢安跟子侄讲论诗文,窗外雪急,谢安遂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谢
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但侄女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柳絮因风起“让谢道韫名垂千古,后人大多认
为柳絮远比撒盐传神。但是,我个人的观感却是相反。无论北国南地,我从未见过如柳絮一般的白雪,柳絮轻薄,随风飘荡,
但雪花厚重,很难如柳絮一般在空中飘舞。可能我从小生活在南方,见到的雪大多属于”雪渣“,似盐非絮。当然,个人经验
有限,所言难免存在偏见。然而,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国人而言,撒盐之喻与柳絮之比,后者在文字上似乎让人更觉优美
。谢朗的盐喻有点像写实主义,但道韫的柳絮之说则更像是超现实主义。国人作文,往往强调意蕴,而不在乎写实。我从小作
文不好,因为经常无法写出老师所要的“高大思想”。记得1989年的小升初考试,当时的作文题是“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我写的是池塘中的碎玻璃。大意是学校旁边有个美丽的池塘。有一天我和同学下水嬉闹,却被塘里的玻璃片割伤。于是我
极力谴责那些乱扔垃圾的人,破坏环境,损人不利己。当时我的父亲帮我查阅了成绩,我数学100分,语文82分。作文得
分极低,据说是立志有问题——一个小孩子居然整天看社会阴暗面,思想不健康。所以,后来我一直对作文有恐惧感,因为我
实在无法升华自己的思想。中学时学杨朔的《荔枝蜜》,很稀奇作者为什么那么厉害,能够从小小的荔枝中升华出那么高大的
思想。当时老师还特别强调,作者写作的时候正值三年自然灾害,但作家的眼界却超越了暂时的困难,看到了光明的未来。中
学期间,我唯一一篇得过高分的作文是写苍蝇的。当时我上课走神,在观察窗外的苍蝇产卵。后来老师说作文可以自选题目,
我就写了一篇产卵的苍蝇。结果得了92分,我整个学生年代,作文从来没有得到这么高的评价。但是,在作文最后,老师用
红笔写道:“这篇作文感觉不像一个初中生写的,你老实说是你写的吗?”从此以后,整个学生时代,我再无写作的兴趣。之
所以后来选择了文科,是因为数学好,老实说你的数学在理科班不占优势,但在文科班是一个极大的优势。可惜我现在数学连
辅导小学生都吃力了。中国文人似乎对于超现实主义都情有独钟,但是对现实主义却重视不足,不知这是否是中国文化的常态
。但有一点肯定的是,超现实主义的心理很容易接受西方浪漫主义的传统,而对循规蹈矩的保守主义不怀好感。这也许可以解
释为什么在西学东渐的20世纪,中国人欣赏的大多是法国、德国的激进主义思想,这种不断寻求个体解放、崇尚反叛,打破
一切规则的浪漫情怀很容易俘获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在浪漫主义看来,规则必须打破,只有突破规则的紧身衣,人才能获得最
终的解放,获得自由。但是,仅仅拒绝规则也是不够的,因为拒绝会带来另一种保守,拒绝规则本身会成为一种新的规则。但
规则必须被彻底破除。所以英国哲学家柏林说,从逻辑结构来看,浪漫主义会以精神错乱告终。但是,浪漫主义本身根本就无
视逻辑结构,他们认为逻辑本身就是对人的束缚。浪漫主义有两个主要的继承人,一是政治上的法西斯主义,而是哲学上的存
在主义。之所以说法西斯对浪漫主义有所借鉴是因为它们持有一个共同的概念,那就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无法预测的意志以无
法组织、无法预知、无法理性化的方式前进。“领袖明天将发表什么言论,精神如何推定我们,我们去往何方,我们将做什么
,一切都无法预言。”而法国的存在主义抛弃了一切价值和规则,因此他们发现人完全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
也毫无意义,人的“本质”即为没有本质,人已经无家可归。所以人的存在在于本质,人只有不断地进行选择来表明自己的自
由。没有对错,没有价值判断,群婚也好,兽恋也罢,一切都只是你个人的选择,然后你勇敢地承担责任。但是,万物总有本
然,如果缺乏人的本质,人类一词也就毫无意义。我为什么要视对方为人呢?为什么看到昨天新闻上说有人割下弱智少年生殖
器致其死亡,会觉得行凶者令人发指呢?为什么不能视对方为狗为猫,甚至为无物呢?(事实上,称其为狗为猫依然是一种类
型化的说明。如果没有本质,语言也就没有意义,人与人无法沟通)人的尊严总是先验的,在我们存在之前就早已有了这个概
念。道德规则也不是人的发明,而是人的发现,否则人类社会必将沦为动物世界——强者通吃一切,强权即真理。离题太远,
还是说说雪把。中国调文以载道,这本身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不在写实的基础上载道,那么道理难免是空洞的,一如柳
絮,轻飘无物。昨天我在微博上写下这样一段话,算是载道把:窗外雪花飘舞,但触地即化、虽风雪交加,但冻不住苏醒的人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