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纪实
承担着保护“中华水塔”、三江源的重大使命,是中国乃至东亚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青海,也是一片团结热土。在这个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高的省,各民族手足相亲、
交流交融,率先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的生命线,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十四五”开局之年,建党百年之际,6月7日至9日,习近平总书记踏上高原,看企业、
坊社区、进农村、考察自然保护区,发表重要讲话,为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高天后土,一幅大美画卷铺展开来。
“善于抓最具特色的产业、最具活力的企业”
7日下午,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一片忙碌景象。
一块块不同规格、不同颜色的藏毯挂满展示墙,上面编织着字符、花鸟、风景等各类图案,写实的、抽象的
传统的、现代的,花样精美,令人目不暇接。“真是琅琊满目。”习近平总书记饶有兴致走进察看,
不时用手触摸感受藏毯的质地。近年来,正是依托优质原料、独特民族风格和精湛制作工艺,
一块块藏毯走下高原、走向世界。“你们企业有什么特色和优势”?
总书记问。“我们公司最大的特点是生产原料90%以上都是天然的。”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采用的都是产自青海
的天然绵羊毛,俗称“西宁大白毛”,还有优质薅牛毛,织出的藏毯不仅坚韧耐磨,还绿色环保。
走到原料展柜前,总书记拿起黑色的蚝牛毛、洁白的绵羊毛,用手指轻轻揉捏,“感觉确实不错”。
“现在藏毯的市场需求怎么样?你们主要是销往国内还国外?”总书记接着问。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家挂毯,显得有艺术氛围。这些年市场越来越好,国内国外需求量都很大。
这家企业产品远销欧美、中东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实现产值4200万元。”
在青藏高原,编织藏毯已有千年历史,通过代代相传、改进创新,既保留了传统技艺,也焕发了新的风采。
2006年,“加牙藏族织毯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企业车间里,加牙藏毯非遗传承人杨永良正在手把手给身边的徒弟教学。
“你这个手艺是祖传的吧?第几代了?”总书记停下脚步,同杨师傅交流了起来。
到我这是第七代了,我8岁起就跟着父亲学洗毛、捻线。编织这样一幅藏毯需要多长时间?
一个人差不多要一个月。”总书记勉励他:你这个手艺很珍贵、很有意义。一定要传承弘扬好。
一块块藏毯,拉动起就业链条。企业负责人告诉总书记,他们公司绝大多数职工都是本地的,
高中以下学历占80%以上。很多住在附近的家庭主妇,来企业接受培训,三五年之后就能成为熟练技工,
平均工资可达四五千元。发展产业就是要带动就业。总书记点头表示肯定,从这点来看,
藏毯产业不仅有扶贫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还有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从生产车间,到功能性检测室,
再到设计部门,总书记一路看了下来。百闻不如一见啊。离开公司时,面对围拢过来的企业职工,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谈及感受,藏毯是我们藏族一个很有特色的产业,你们企业在这个领域打出了品牌,很好
地把传统工艺和现代化工艺结合在一起,契合了个性化、多样性的市场需求。总书记进一步强调,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善于抓最具特色的产业,最具活力的企业,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以企业
发展带动产业提升。希望青海发展更多这样符合地方实际的特色产业,考创新实现更好发展。
为了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我们再接再厉。我到地方考察,总要到农村、城市社区,看看人民群众生活得怎么样,
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交流推广,有什么操心事。烦心事需要我们解决。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西宁市文汇路街道的文亭巷社区。
这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大社区,有住宅小区13个,居民2.2万多人;这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
有藏、回、蒙古、撒拉等少数民族居民1000多人。社区党委书记刘翠青总书记汇报,这些年来,
社区紧紧抓住“和睦”这两个字,以五荣五筑、和睦家,品牌建设为主线,将辖区内省、市、区、街道、
社区五级党组织联系在一起,形成事务共商、活动五级党组织联系在一起,形成事务共商,
活动共办、服务共做,党员共育、阵地共用的联动大党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