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2.2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 产 力 发 展 水 平 制 约 着 教 育 的 内 容 和
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创 造 和 发 展 新 的 科 学 技 术 的 重 要
基地。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内容
和教育制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
的政治和经济。
(三)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2.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传递与保存文化;
(2)教育筛选和整理文化;
(3)教育交流和融合文化;
(4)教育更新和创造文化。
(四)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
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1)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是制约教育事业的
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3)人口的结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4)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
2.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
(1)控制人口的数量;
(2)提高人口的质量;
(3)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17·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5)教育的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
独立性。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
(一)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 低 级 到 高 级、由 简
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发展
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因而,教育者一定要注意个
体发展的顺序性,不能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
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因此,教育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
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 性 是 指 由 于 遗 传、
环境、教育和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在身心
特征上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性。教育中要有的放
矢,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一种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不均衡
发展;另外一种是指不同方面的不均衡发展。教育
中,要抓住“关键期”,及时、适时施教。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不同的机体能力可以
互相补偿的特性。教育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发挥优
势,长善救失。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 生理 前 提,为 人 的 发 展
提供了可能性。
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的爬梯实验证
明了“成熟势力说”。
2.环境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 多 种 可 能,离 开 了
外部的环境,再好的遗传素质也难以发挥作用。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具有主观能动性。
3.教育
教育是人的发展的最重要 的 外 因,学 校 教 育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个体的 主 观 能 动 性 是 个 体 身 心 发 展 的 内 在
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