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位改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
放型经济水平。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改革开放那个和各项工作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思想。发展战略: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必须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十九大报告提出,自2020年至2035年,中国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二十一世纪中叶,要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经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实现国
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的关键。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政治:
人民民主事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人民民主,保
证人民当家做主。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民族政治建设的思想。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培育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
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族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建设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
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建设的
思想。祖国统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推进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表明“一
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协商正是结束两岸敌对状
态,达成和平协议。以《反分裂国家法》为法理依据,反对一切“台 独”和分裂活动。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义国家学说。外交战略: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两大主题。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
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开
放战略,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外政策思想。党
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党的建设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适应长期执
政和改革开放的新要求,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
,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
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