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cle Practice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

2024-03-28 11:42  views:117  source:花里胡哨的娃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赏析:
首联短短14个字里,满目衰飒的秋景,森森逼人的寒气,使人的悲凉的心绪油然而生,给全文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了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颔联用互文手法,紧承首联“萧森”语意,描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阴森气氛:骇浪滔天,阴云匝地。
这里杜甫明写对江间波浪、塞上风云的感知,实写杜甫对时局的担忧:骇浪滔天,似暗蕴了时局的动荡不安
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可谓一石二鸟,巧妙之至。
颈联转入了对自己身世的感伤,倾诉思乡衷曲。借一个“泪”字托出焦灼无奈的思乡之情;
用一个“孤”字传说出漂泊无依的苦况。以“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
表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
尾联写户户捣布声,家家催刀尺,赶制棉衣已成必然。
对国事的担忧,对家人家乡的思念。古时候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戌边的将士制作寒衣,
因此捣衣(这里是捣布,把布捣平整后用来裁剪衣服)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
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对家人家乡的思念。
此诗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络,以情感的起伏流转,
贯穿次第展开的各组景物,形神交汇,浑然一体。
一、主旨意境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而感发出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
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二、艺术技巧
情景相生,融汇无间,情因景生,景因情活。
粗略看来,本诗的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抒情。其实,全诗自始至终,
情和景互为依托、互相生发,融会一体,密不可分。全诗,首联写秋色秋气,
颔颈两联托秋起兴,感世伤己,尾联写景色人事,缝合之细密,结构之谨严,无以复加。
语言练达,句法奇异,对偶工稳,文气流荡。
杜甫十分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曾表示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愿。
该诗更是如此,如:颔联中的“兼”“接”二字,即极为练达而传神。
尾联在“白帝城高”之后缀以“急暮砧”,出人意表,却有着含蕴无穷的深长余韵。
最为突出的是颈联之遣词造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上句之“两开”,既前应“丛菊”,表明客居夔州已两度春秋;又下启“泪”字,
暗示两年之中时时都盼东归故园,然而心愿始终无法实现,每见菊花开绽就潸然落泪。
不仅如此,上、下两句还一语双关:“丛菊两开”既谓花开有时,
又见出时光流走;“一系”既伤归乡无期;又见出人迹滞留;“他日泪”是果,“故园心”是因。
两句诗词语平易而蕴意丰厚,句法奇异而旨意错综。对偶工稳而文气流荡,笔墨老成,炉火纯青。
全诗感世伤己,感情悲凉,透出的是“沉郁”;声韵铿锵低回,似水流冰下,凸显的是“顿挫”。



Disclaimer: The above articles are added by users themselves and are only for typing and communication purposes. They do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this website, and this website does not assume any legal responsibility. This statement is hereby made!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of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promptly to delete it.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