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每次去浙医二院看病,都会被大厅里的一张放大的老照片吸引。
老照片上一老一少,两个人面对面地鞠躬致礼。孩子四五岁的样子,穿着厚厚的老式对襟棉袄,头戴瓜皮帽,双手交叉
在前,弯腰鞠躬,憨态可掬。站在孩子对面,与孩子相互鞠躬的是穿着皮鞋和西服,也戴着礼帽的一位长者,他的身子
几乎弯成90度角,让人担心,头上的帽子会掉下来。
鞠躬是旧时国人间的大礼,孩子向大人、长辈、尊者鞠躬致意,是很正常的,可是,却很少看到大人、长辈、尊者向孩子
鞠躬的。细辨,老者还是一位外国人。这就更奇怪了。
老照片背后,有感人的故事。这张老照片,拍于100多年前,照片上的老者,是这家医院的前身广济医院的院长,
苏格兰医生梅藤更,而孩子是梅医生的一名小患者。一天梅医生清早查房时,一位小患者杉杉有礼地在病房门口
向梅医生鞠躬,深谙中国礼数的梅医生也深深鞠躬回礼,这一温馨场景恰好被一名摄影师记录下来,遂成经典瞬间。
梅滕更,1856年出生于苏格兰西南部艾尔郡。1881年,25岁的梅滕更完成医学培训课程后,和结婚才两个月的新婚
妻子一起来到杭州。在教会的资助下,梅滕更和他的助手建起“广济医院”,取“广济救世”之意,它就是浙医二院的前身。
梅医生在这里整整工作了45年,直到退休回国。1881年他到杭州时,医院简陋之极: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没有药房
,没有手术室,而他离任时,广济医院已经拥有了500张病床、3个手术室、住院病人4000例左右,成为全国最大
的西医医院之一。
在浙医二院,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梅医生和病人的温馨故事。一个广为人道的小故事,也是梅医生和一名小患者之间的
。当年有个四五岁的小病人,从来不笑。冬天,他穿着厚厚的棉袄,像个矮脚鸡,梅医生就模仿大公鸡,把腰弯下来,慢慢
直起,身子尽量往后仰,学着公鸡的样子,“咯咯咯”打鸣,小病人被逗得忍不住哈哈大笑。
逗病童开心,与小患者鞠躬行大礼,这都不是一个医生所必须做的,也与医术无关,但是,我相信,对这两名小患者来说
,外国人梅滕更,不仅是个医生,还是个慈祥的长者,在为他们解除病痛的同时,也带给他们快乐,还有平等和尊严。
在梅滕更的自传中,他提到理想的好医生,应该具备“3H”,即知识、技能、良心。知识和技能,可以治好病患的疾病
,而良心,则是医患关系最好的一剂良药。很多时候,一名好医生缺少的往往既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而恰恰是良心。
浙医二院将这张老照片放在大厅里,想要表达的也正是医生和患者都无限向往的那种和谐、温暖的医患关系吧。
我认识一位老医生,很难说他医术有多高,他连正规的医学院都没上过,属于半路出家,但是,周边的老人,都喜欢
找他看病。我也陪家中老人去找他看过病,检查完了,弄好了蕴含,他都会让病人到药房拿了药之一再来一趟,告诉病人
,哪个药是饭前吃的,哪个药是饭后吃的,吃药期间有什么忌口啊等,末了,再叮嘱几句,别贪凉、莫吃生食、不要再抽烟
了。病人一一记住,连声道谢而去。对每一个病人,他都这样不厌其烦。
老医生所做的,其实就是比别的医生多嘱咐了那么一两句话,这句话,未必治病,但肯定温暖人心,有时候,甚至比药
还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