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cle Practice 校园信息氛围的营造与计算机课程的改革

校园信息氛围的营造与计算机课程的改革

2023-12-22 20:15  views:480  source:ttxx    

为了培养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新型师资,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在师范院校内营造浓厚的信息氛围。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下
面的几点入手:
有系统地、科学地设置相关课程。
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包括上机、上网。
使师范院校中有较大比例的教师会自觉应用一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努力将计算机文化渗透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
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有系统、科学地设置课程。
师范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BASIC为主)、以DOS为基础的计算机应用
基础、以Windows为基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刚刚开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
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数据库处理或表处理。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只是简单介绍。很明显,仅学习好计算
机应用基础课程对师范院校的学生是不够的。必须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而且应
该让学生能够将该技术结合到专业中去,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认为,师范学院的计算机文化教育应该分两个
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的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中心的信息文化教育。内容包括:
(一)信息的含义、信息的社会地位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信息犯罪与信息有关的法律等。
(二)基本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文字处理(文字输入、编辑排版等)、数据处理(数据库技术基础或数据表处理)
(三)高级信息处理技术简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该部分的目标是使每个学生深刻理
解信息的重要性,掌握最基本的信息处理技术(或软件)。第二部分,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
应用,内容包括:
(1)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进行课程教学的能力,主要是课件制作软件的使用及课件设计能力。
(2)利用CAI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
(四)计算机信息处理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能力。内容包括学校的各种信息的管理如档案(成绩)管理、图书管理、
后勤管理及试题库技术。
该部分的教学目标是学会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为将来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两个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基础阶段在大学一年级完成,并且与各级计算机统一考试在一起。提高阶段
的课程是最好的大学三、四年级开设,这有利于将该课程与本专业教学的特点联系起来。



Disclaimer: The above articles are added by users themselves and are only for typing and communication purposes. They do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this website, and this website does not assume any legal responsibility. This statement is hereby made!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of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promptly to delete it.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