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1)
打瞌睡的同学都惊醒了,大家起立,像是正用工被打扰了似的。
校长做手势让我们坐下,然后转向班主任,低声对他说:“罗杰先生,我给你带来一个学生,先
让他进五年级。学习和操行都好的话,就按年龄,把他编到高年级吧。”
新生站在门口墙角几乎看不到的地方。
这是一个乡下孩子,十五岁左右,个子比我们谁都高。
头发顺前额剪齐,像乡村唱诗班的孩子,神情规矩而又十分局促不安。他肩膀不算宽
,但身上那件绿呢黑纽扣的上衣,抬肩似乎太紧,袖口露出裸惯的红红的手腕子。
浅黄色长裤的裤管被背带吊得老高,穿着蓝色袜子的小腿露在外头。
脚上穿一双钉了钉子的皮鞋,非常结实,但擦得不亮。我们开始朗读课文。他聚精会神地听着,连腿
也不敢跷起,胳膊肘也不敢支在课桌上,像听布道一样专心。
两点钟下课铃响了,班主任不得不提醒他一声,他才随我们走出教室。
我们有个习惯,一进教室,就把帽子扔在地上,腾空了手好做功课。
做法是一到门口,就把帽子扔出去,穿过凳子底下,一直飞到墙根,扬起一片灰尘。
这是我们的拿手好戏。但这新生不知是完全没有注意到这种做法,还是不敢照着做。祷告完了,
他仍然把帽子放在膝盖上。
他那顶帽子颇有特色,既像熊皮帽、骑兵盔,又像圆筒帽、水獭皮鸭舌帽和棉布睡帽,总之不
三不四,十分寒碜,它那不声不响的难看样子,活像一个表情莫名其妙的傻子的脸。
它呈椭圆形,里面用鲸骨支撑:帽口有三道环状边,往上是由丝绒和兔子皮镶成菱形方块,彼此交错,
中间用红道隔开,再往上,是口袋似的帽筒和硬纸板剪成的多角形帽顶:帽顶蒙着一块图案复杂的彩绣,
中间垂下一根过分细的带子,末梢吊着一个结成十字形花绣的金线坠子。那顶帽子倒是崭新的,
帽檐闪闪发光。
“站起来。”老师叫道。
新生站起来,帽子掉了,全班同学笑开了。
他俯身去捡帽子,邻座的同学用胳膊肘把它捅到地上,他再次弯腰才捡起来。
“放下你的战盔吧。”老师风趣地说道。
同学们哄堂大笑,窘得这可怜孩子不知道该把帽子拿在手里,扔在地上,还是戴在头上好。
他又坐下,把双手放在膝盖上。
“站起来。”老师又说,“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新生结结巴巴,说出一个听不清楚的名字。
“再说一遍。”
他吞吞吐吐又说一遍,引得全班哗笑,还是一个字母也听不清。
“大声点!”老师喊道,“大声点!”
于是,新生下了最大决心,口张得大大的,像喊人似的,扯开嗓门儿,喊出这样几个字:“夏包法利。”
整个课堂哄的一声吵嚷开了,越闹越凶,夹杂着尖叫。(有人乱吼,有人学狗叫,有人跺脚,
有人重复:“夏包法利!夏包法利!”)吵嚷好一阵子,才变成零星的嚎叫,好不容易平静下来。
但间或一排学生中,还有人禁不住笑出声,就像没有燃尽的鞭炮,东一声,西一声响起来。
老师一再威胁要重罚作业,课堂秩序才渐渐恢复。
他让新生拼音,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念,在连起来重说一遍,这才弄明白他的名字是夏尔·包法利,
然后老师立刻命令这个可怜虫坐到讲台前面那张懒学生坐的板凳上。
新生站起来,但又显得犹豫不决。
“你找什么?”老师问道。
“我的帽……”新生怯生生地说,不安地四下张望。
“全班罚抄五百行诗!”老师一声怒吼,就像涅普顿的咒语一样,制止住了另一场风暴。
“不许吵闹!”老师怒不可遏,一边继续训斥,一边从帽子里抽出一块手绢擦着脑门儿,
“至于你,新生,给我吧‘ridiculussum‘这个动词词组抄写二十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