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cle Practice 追风筝的人(第二章)

追风筝的人(第二章)

2020-12-01 09:51  views:1130  source:文人月    

第二章
  小时候,爸爸的房子有条车道,边上种着白杨树,哈桑和我经常爬上去,用一块镜子的碎片把阳光反照进邻居家里,
惹得他们很恼火。在那高高的枝桠上,我们相对而坐,没穿鞋子的脚丫晃来荡去,裤兜里满是桑椹干和胡桃。
我们换着玩那破镜子,边吃桑椹干,边用它们扔对方,忽而吃吃逗乐,忽而开怀大笑。
我依然能记得哈桑坐在树上的样子,阳光穿过叶子,照着他那浑圆的脸庞。
他的脸很像木头刻成的中国娃娃,鼻子大而扁平,双眼眯斜如同竹叶,在不同光线下会显现出金色、绿色,甚至是宝石蓝。
我依然能看到他长得较低的小耳朵,还有突出的下巴,肉乎乎的,看起来像是一团后来才加上去的附属物。
他的嘴唇从中间裂开,这兴许是那个制作中国娃娃的工匠手中的工具不慎滑落,又或者只是由于他的疲倦和心不在焉。
  有时在树上我还会怂恿哈桑,让他用弹弓将胡桃射向邻家那独眼的德国牧羊犬。
哈桑从无此想法,但若是我要求他,真的要求他,他不会拒绝。哈桑从未拒绝我任何事情。
弹弓在他手中可是致命的武器。哈桑的父亲阿里常常逮到我们,像他那样和蔼的人,也被我们气得要疯了。
他会张开手指,将我们从树上摇下来。
他会将镜子拿走,并告诉我们,他的妈妈说魔鬼也用镜子,用它们照那些穆斯林信徒,让他们分心。
“他这么做的时候会哈哈大笑。”他总是加上这么一句,并对他的儿子怒目相向。
  “是的,爸爸。”哈桑会咕哝着,低头看自己的双脚。
但他从不告发我,从来不提镜子、用胡桃射狗其实都是我的鬼主意。
  那条通向两扇锻铁大门的红砖车道两旁植满白杨。车道延伸进敞开的双扉,再进去就是我父亲的地盘了。
砖路的左边是房子,尽头则是后院。
  人人都说我父亲的房子是瓦兹尔·阿克巴·汗区最华丽的屋宇,甚至有人认为它是全喀布尔最美观的建筑。
它坐落于喀布尔北部繁华的新兴城区,入口通道甚为宽广,两旁种着蔷薇;
房子开间不少,铺着大理石地板,还有很大的窗户。爸爸亲手在伊斯法罕(Isfaham,伊朗中部城市。)
选购了精美的马赛克瓷砖,铺满四个浴室的地面,还从加尔各答(Calcutta,印度城市。)买来金丝织成的挂毯,
用于装饰墙壁,拱形的天花板上挂着水晶吊灯。
  楼上是我的卧房,还有爸爸的书房,它也被称为“吸烟室”,总是弥漫着烟草和肉桂的气味。
在阿里的服侍下用完晚膳之后,爸爸跟他的朋友躺在书房的黑色皮椅上。他们填满烟管——爸爸总说是“喂饱烟管”,
高谈阔论,总不离三个话题:政治,生意,足球。有时我会求爸爸让我坐在他们身边,但爸爸会堵在门口。
“走开,现在就走开,”他会说,“这是大人的时间。你为什么不回去看你自己的书本呢?”
他会关上门,留下我独自纳闷:何以他总是只有大人的时间?我坐在门口,膝盖抵着胸膛。
我坐上一个钟头,有时两个钟头,听着他们的笑声,他们的谈话声。
  楼下的起居室有一面凹壁,摆着专门订做的橱柜。
里面陈列着镶框的家庭照片:有张模糊的老照片,是我祖父和纳迪尔国王(NadirShah(1883~1933),
阿富汗国王,1929年登基,1933年11月8日被刺杀。)在1931年的合影,两年后国王遇刺,
他们穿着及膝的长靴,肩膀上扛着来复枪,站在一头死鹿前。
有张是在我父母新婚之夜拍的,爸爸穿着黑色的套装,朝气蓬勃,脸带微笑的妈妈穿着白色衣服,宛如公主。
还有一张照片,爸爸和他最好的朋友和生意伙伴拉辛汗站在我们的房子外面,两人都没笑,我在照片中还是婴孩,
爸爸抱着我,看上去疲倦而严厉。我在爸爸怀里,手里却抓着拉辛汗的小指头。
  凹壁可通往餐厅,餐厅正中摆着红木餐桌,坐下三十人绰绰有余。
由于爸爸热情好客,确实几乎每隔一周就有这么多人坐在这里用膳。
餐厅的另一端有高大的大理石壁炉,每到冬天总有橙色的火焰在里面跳动。
  拉开那扇玻璃大滑门,便可走上半圆形的露台;下面是占地两英亩的后院和成排的樱桃树。
爸爸和阿里在东边的围墙下辟了个小菜园,种着西红柿、薄荷和胡椒,还有一排从未结实的玉米。
哈桑和我总是叫它“病玉米之墙”。
  花园的南边种着枇杷树,树阴之下便是仆人的住所了。那是一座简陋的泥屋,哈桑和他父亲住在里面。
  在我母亲因为生我死于难产之后一年,也即1964年冬天,哈桑诞生在那个小小的窝棚里面。
  我在家里住了十八年,但进入阿里和哈桑房间的次数寥寥无几。每当日落西山,玩了一天的哈桑和我就分开了。
我穿过那片蔷薇,回到爸爸的广厦去;哈桑则回到他的寒庐,他在那儿出世,在那儿度过一生。
我记得它狭小而干净,点着两盏煤油灯,光线昏暗。
屋里两端各摆着一床褥子,一张破旧的赫拉特(Herati,阿富汗西部城市。)
出产的地毯四边磨损,摆在中间。屋角还有一把三脚凳,一张木头桌子,哈桑就在那上面画画。
此外四壁萧然,仅有一幅挂毯,用珠子缀着“Allah-u-akbar”(真主伟大)的字样。
那是爸爸某次去麦什德(Mashad,伊朗城市。)旅行时给阿里买的。
  1964年某个寒冷的冬日,正是在这间小屋,哈桑的母亲莎娜芭生下了哈桑。
我的妈妈因为生产时失血过多而谢世,哈桑则在降临人世尚未满七日就失去了母亲。
而这种失去她的宿命,在多数阿富汗人看来,简直比死了老娘还要糟糕:她跟着一群江湖艺人跑了。
  哈桑从未提及他的母亲,仿佛她从未存在过。我总是寻思他会不会在梦里见到她,会不会梦见她长什么样子,
去了哪里。我还寻思他会不会渴望见到她。他会为她心痛吗,好比我为自己素昧平生的妈妈难过一样?
有一天,为了看一部新的伊朗电影,我们从爸爸家里朝扎拉博电影院走去。
我们抄了近路,穿过独立中学旁边的军营区——爸爸向来不许我们走那条捷径,但当时他跟拉辛汗在巴基斯坦。
我们跨过围绕着军营的藩篱,跳过一条小溪,闯进那片开阔的泥地,那儿停放着积满尘灰的废旧坦克。
数个士兵聚集在一辆坦克的影子下抽烟玩牌。有个士兵发现了我们,用手肘碰碰身边的家伙,冲哈桑嚷嚷。
  “喂,你!”他说,“我认识你。”
  我们跟他素不相识。他又矮又胖,头发剃得很短,脸上还有黑乎乎的胡茬。
他脸带淫亵,朝我们咧嘴而笑,我心下慌乱。“继续走!”我低声对哈桑说。
  “你!那个哈扎拉小子!看着我,我跟你说话呐!”那士兵咆哮着。
他把香烟递给身边那个家伙,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围成圆圈,另外一只手的中指戳进那个圈圈,不断戳进戳出。
“我认识你妈妈,你知道吗?我和她交情不浅呢。我在那边的小溪从后面干过她。”
  众士兵轰然大笑,有个还发出一声尖叫。我告诉哈桑继续走,继续走。
  “她的蜜穴又小又紧!”那士兵边说边跟其他人握手,哈哈大笑。
稍后,电影开始了,我在黑暗中听到坐在身边的哈桑低声啜泣,看到眼泪从他脸颊掉下来。
我从座位上探过身去,用手臂环住他,把他拉近。他把脸埋在我的肩膀上。“他认错人了,”我低语,“他认错人了。”
  据说莎娜芭抛家弃子的时候,没有人感到奇怪。
熟背《可兰经》的阿里娶了比他年轻19岁的莎娜芭,这个女人美貌动人,可是不洁身自爱,向来声名狼藉。
人们对这桩婚事大皱眉头。
跟阿里一样,她也是什叶派穆斯林(伊斯兰教分为逊尼(Sunni)和什叶(Shi’a)两大派系。
两派的分别主要在于对于穆罕默德继承人的合法性的承认上。
按什叶派的观点,只有阿里及其直系后裔才是合法的继承人,
而逊尼派承认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四大哈里发的合法性。),
也是哈扎拉(Hazara,阿富汗民族,主要分布在该国中部省份。)族人。
她还是他的第一个堂妹,因而他们天生就应该是一对。但除了这些,至少在他们的外表上,阿里和莎娜芭毫无共同之处。
风传莎娜芭那善睐的绿眼珠和俏皮的脸蛋曾诱得无数男人自甘堕落,阿里的半边脸罹患先天麻痹,因此他无法微笑,
总是一副阴骘的脸色。要判断石头脸的阿里究竟高兴还是难过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只有从他眯斜的棕色眼睛,
才能判断其中是欢乐的闪烁,还是哀伤的涌动。人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用在阿里身上再贴切不过,
他只能在眼神中透露自己。
  我听说莎娜芭步履款款,双臀摇摆,那诱人的身姿令众多男人跟他们的爱人同床异梦。
但阿里得过小儿麻痹症,右腿萎缩,菜色的皮肤包着骨头,夹着一层薄如纸的肌肉。
我记得八岁那年,有一天阿里带我到市场去买馕饼(Naan,阿富汗日常主食,将面团抹在烤炉上烘焙而成。)。
我走在他后面,嘴里念念有词,学着他走路的样子。我看见他提起那条嶙峋的右腿,摇晃着划出一道弧形;
看见他那条腿每次踏下,身体不由自主地往右边倾低。他这样蹒跚前进而又能不摔倒,不能不说是个小小的奇迹。
我学着他走路,差点摔进水沟,忍不住咯咯笑起来。阿里转过身,看到我正学着他。他什么也没说。
当时没说,以后也一直没说,他只是继续走。
  阿里的脸庞和步伐吓坏了某些邻居的小孩。但真正麻烦的是那些较大的少年。
每逢他走过,他们总在街道上追逐他,作弄他。有些管他叫“巴巴鲁”,也就是专吃小孩的恶魔。
“喂,巴巴鲁,今天你吃了谁啊?”他们一起欢乐地叫喊,“你吃了谁啊,塌鼻子巴巴鲁?”
  他们管他叫“塌鼻子”,因为阿里和哈桑是哈扎拉人,有典型的蒙古人种外貌。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哈扎拉人的了解就这么多:他们是蒙古人的后裔,跟中国人稍微有些相似。
学校的教材对他们语焉不详,仅仅提到过他们的祖先。
有一天,我在爸爸的书房翻阅他的东西,发现有本妈妈留下的旧历史书,作者是伊朗人,叫寇拉米。
我吹去蒙在书上的尘灰,那天晚上偷偷将它带上床,吃惊地发现里面关于哈扎拉人的故事竟然写了满满一章。
整整一章都是关于哈扎拉人的!
我从中读到自己的族人——普什图人(Pashtuns,阿富汗人口最多的民族,其语言普什图语为阿富汗国语。)
曾经迫害和剥削哈扎拉人。
它提到19世纪时,哈扎拉人曾试图反抗普什图人,但普什图人“以罄竹难书的暴行镇压了他们”。
书中说我的族人对哈扎拉人妄加杀戮,迫使他们离乡背井,烧焚他们的家园,贩售他们的女人。
书中认为,普什图人压迫哈扎拉人的原因,部分是由于前者是逊尼派穆斯林,而后者是什叶派。
那本书记载着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那些事情我的老师从未提及,爸爸也缄口不谈。
它还诉说着一些我已经知道的事情,比如人们管哈扎拉人叫“吃老鼠的人”、“塌鼻子”、“载货蠢驴”等。
我曾听到有些邻居的小孩这么辱骂哈桑。
  随后那个星期,有天下课,我把那本书给老师看,指着关于哈扎拉人那一章。
他翻了几页,嗤之以鼻地把书还给我。“这件事什叶派最拿手了,”他边收拾自己的教案边说,
“把他们自己送上西天,还当是殉道呢。”提到什叶派这个词的时候,他皱了皱鼻子,仿佛那是某种疾病。
  虽说同属一族,甚至同根所生,但莎娜芭也加入到邻居小孩取笑阿里的行列里去了。
据说她憎恶他的相貌,已经到了尽人皆知的地步。
  “这是个丈夫吗?”她会冷笑着说,“我看嫁头老驴子都比嫁给他好。”
  最终,人们都猜测这桩婚事是阿里和他叔叔——也就是莎娜芭的父亲之间的某种协定。
他们说阿里娶他的堂妹,是为了给声名受辱的叔叔恢复一点荣誉,尽管阿里五岁痛失牯持,也并无值得一提的财物或遗产。
  阿里对这些侮辱总是默默以待,我认为这跟他畸形的腿有关:他不可能逮到他们。
但更主要的是,这些欺辱对他来说毫不见效,在莎娜芭生下哈桑那一刻,他已经找到他的快乐、他的灵丹妙药。
那真是足够简单的事情,没有产科医生,也没有麻醉师,更没有那些稀奇古怪的仪器设备。
只有莎娜芭躺在一张脏兮兮的褥子上,身下什么也没垫着,阿里和接生婆在旁边帮手。
她根本就不需要任何帮助,因为,即使在降临人世的时候,哈桑也是不改本色——他无法伤害任何人。
几声呻吟,数下推动,哈桑就出来了。脸带微笑地出来了。
  先是爱搬弄是非的接生婆告诉邻居的仆人,那人又到处宣扬,说莎娜芭看了一眼阿里怀中的婴儿,瞥见那兔唇,
发出一阵凄厉的笑声。
  “看吧,”她说,“现在你有了这个白痴儿子,他可以替你笑了!”她不愿抱着哈桑,仅仅五天之后,她离开了。
  爸爸雇佣了那个喂过我的奶妈给哈桑哺乳。阿里跟我们说她是个蓝眼睛的哈扎拉女人,
来自巴米扬(Bamiyan,阿富汗城市,在喀布尔西北150公里处。),那座城市有巨大的佛陀塑像。
“她唱歌的嗓子可甜了!”他常常这么说。
  她唱什么歌呢?哈桑跟我总是问,虽然我们已经知道——阿里已经告诉过我们无数次了,我们只是想听阿里唱。
  他清了清喉咙,放声唱起来:
  我站在高高的山上
  呼唤阿里的名字,神灵的狮子
  啊~阿里,神灵的狮子,凡人的国王
  给我悲伤的心灵带来喜悦
  然后他会提醒我们,喝过同样的乳汁长大的人就是兄弟,这种亲情连时间也无法拆散。
  哈桑跟我喝过同样的乳汁。我们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同一片草坪上迈出第一步。
还有,在同一个屋顶下,我们说出第一个字。
  我说的是“爸爸”。
  他说的是“阿米尔”。我的名字。
  如今回头看来,我认为1975年冬天发生的事情——以及随后所有的事情——早已在这两个字里埋下根源



Disclaimer: The above articles are added by users themselves and are only for typing and communication purposes. They do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this website, and this website does not assume any legal responsibility. This statement is hereby made!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of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promptly to delete it.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