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
人开始倡修宗祠,二十年(1755)七月,购得毛介人的土地,二十三年(1758)开始动工兴建,二十八年(1763
)建成,建筑面积有666。8平方米。它建成时距毛氏迁韶有370多年了。它是韶山毛氏的总祠,可见韶山毛氏经历了一
个十分漫长的艰苦创业期。这个家族此前还不是十分显耀的。祠堂的作用是什么?这个祠堂光绪年间的《重修宗祠碑》一开始
就说得明白:宗祠乃一族敬宗、收族、敦伦之所,应行修造壮丽,以光前德,以树家声。翻译成今天流行的话说,它应该是一
族的标志性建筑,当然十分重要,你们看,倒回去两百多年,它是不是十分壮丽?这里所说的“敬宗”,就是礼敬祖宗。中国
传统文化十分重视祭祀活动,尊敬先人才能保证代代相传,流水不断。这里所说的“收族”,就是收拢“宗族”,在封建社会
里,宗族是传承礼教、保护利益的最紧密的社会单位。一个宗族如果松散了,形不成合力,显然在社会上是挣不到地位的。这
里所说的“敦伦”,今天已不流行,说起来有点拗口,但是一点就通。有趣得很,只要把英国的“伦敦”这个词倒过来就行了
。“伦敦”是音译,字面上没有具体含意,而“敦伦”的敦,是督促勉励的意思,伦当然就是伦理了,因此敦伦就是促进教化
。可见宗祠是一点也马虎不得的地方。1959年6月26日下午两点多钟,回到韶山的毛主席,在这一带一边向闻讯赶来的
人山人海般的群众打招呼,一边就来到了这个祠堂前。他说,到里面去看看。陪同的人说,里面的祖宗牌子都烧了,什么也没
有了,不值得看。毛主席一边往祠堂走,一边说:管他三七二十一,鞠他三个躬再说。毛主席进祠堂对着原来放祖宗牌位的地
方鞠了几个躬。请注意看看门坊上的字:“韶灵”,显然既指韶山山水之灵,又指韶山人文之灵。“毓秀”中的毓,与培育的
育相同,是孕育的意思,当然主要指孕育人才,同时也少不了保护山水的意思。中国古代哲学十分倡导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
然的和谐,这四个字也是包含着这种哲理的。再看大门两边的对联:注经世业,捧檄家声。宗祠门联的通行作法就是将本姓历
史上最有代表性名人的典故用极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以显示宗族的高贵和追求。这副对联也不例外。上、下联各说了一个毛
姓的典故。上联说的是汉代鲁之大毛公毛亨、赵之小毛公毛苌先后注解《诗经》的典故,引申说,毛家是以注经为世代之业的
,这自然是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了。下联则是用的汉代庐江毛义“奉檄色喜”的典故。汉代承春秋古义,非常讲究士行高洁。
毛义家贫,事亲至孝。南阳人张奉慕名专程拜访,正碰上朝廷任命毛义为县令。当时高贵的士人以官为耻,而毛义却“奉檄色
喜”,即捧着任命状喜形于色。因此张奉将毛义视为蝇营狗苟的庸俗之徒,坚决地走了。后来,毛义的母亲去世,毛义辞官回
家守孝,朝廷推举贤良,再次征召毛义出外做官,毛义坚辞不就。这下张奉才重新认识了毛义的高洁,感叹地说:当初毛义就
官是为了奉养母亲啊。因此“捧檄家声”说的就是以孝道传家。这样一细细分析,这副对联就颇有味道了。第一进为戏楼,台
匾题“鉴古观今”。过去的戏大都是历史剧,历史剧演给今人看,无不是借古人浇今人的块垒,看来个中道理,古今不变。楼
左右的小房为艺人化妆室。楼下,中为小厅,左右为厨房和酒饭室。第二进为中厅,是全族办公、议约、祭祀、设宴的地方,
左廊悬钟,右廊架鼓,钟鼓齐鸣,气氛肃穆。第三进是享堂,题“敦本堂”,这是韶山毛氏的宗族堂号名。这里安放祖宗牌位
。主座后面的内享堂,列历代祖妣牌位;堂左是主祭斋宿所,堂右为经理室、钱谷室等。韶山毛氏的始祖毛太华,晚年一直生
活在湘乡绯紫桥,死亦葬于绯紫桥。他是毛氏宗祠最大也是最受敬仰的人物。毛泽东少年时,曾冲进祠堂,迫使族长释放了将
要挨打的族人毛长文。1925年,毛泽东在这里创办农民夜校,中厅即是夜校教室,杨开慧在这里为农民讲过课。现在这里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