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cle Practice “虚无”不是你该有的情怀

“虚无”不是你该有的情怀

2019-04-25 23:15  views:1153  source:binge    

虚无,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学霸说,应该是在电脑前玩游戏的感觉吧!事实上,学霸也只能以如此口气来回答,
因为他们所说的虚无只是一种想象出来的体验。
学渣说,在课堂上课,在考场做题。基本上,学渣的回答都是斩钉截铁,因为类似的
体验,他们早就轻车熟路。
如果我们秉着客观、负责的态度评价以上两种答案,只能说学霸对虚无的想象是主观
的,而学渣对虚无的感觉也是片面的。但这种现象确实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普遍
存在的生存状态:我们自以为的充实,其实在有些人看来却很虚无;我们自以为的虚无,
在有些人看来却很有意义。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之一便是,人们越来越模糊虚与实的概
念,越来越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也越来越怀疑自己的人生。人类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
已经为这个社会创造了太多的价值,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询问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时,
却发现能承载这些价值和意义的东西越来越少,包括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工作、读书和学
习,似乎也都成了廉价的摆设。
虚无体验之工作篇
曾几何时,能在城市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或者在政府机构谋得一个公务员的职务是很
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反转。2015年4月,一封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
具情怀”的辞职信在网上引发热评,因为对方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
去看看。同样是在2015年,一篇题为《85后女局长半年3次裸辞创业》的文章,也引起了
极大反响。前者是受人尊敬的省实验中学的心理学老师,后者是前程似锦的县人社局副局
长。按理来说,她们活得都很幸福,但现实让她们做出了虽违背常理但在社会上并没有引
起非议的行为,甚至还博得了很多人的喝彩。
与这些外表光鲜、体面的工作相比,在工厂打工恐怕是一个不怎么值得怀念的经历,
特别是联想到前几年发生在国内富士康的跳楼事件,人们的感慨更加多了几丝凄凉。事实
上,就打工者而言,富士康的工资并不算低,为何还会出现一连串的跳楼事件?香港《明
报》曾经就富士康深圳厂跳楼事件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在物质层面,富士康是
待遇优渥的公司,所以吸引很多人进入;但在精神层面,富士康是‘血汗工厂’。”
工作无论好坏,都难免会让人在精神领域产生虚无,轻者以“看看世界”的喜剧情怀辞
职,重者则以“离开世界”的悲剧故事收场。劳动终究是光荣的,只是工作本身的局限性无
法满足每一个人在精神领域的追求,虚无感便会滋生。
虚无体验之阅读篇
“书籍是为生命买的保险,是为得到永生支出的一小笔预付款。”这是意大利学者艾柯
颇具深意的观点。他认为书命长于人命,那些伟大的书籍,每一本都寿比南山,若能从其
中支借一点永恒之魅,对人生而言,都是万幸。现实是,人们在名著方面汲取营养的难度
越来越大,在庸俗小说方面消磨时间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当流量、下载量、阅读量成
为商家判断营收的主要依据之后,传统的国学、名著逐渐被挤到了各大阅读平台的角落。
如果说书籍是精神的载体,那么庸俗的阅读便是人们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
的年代,内心更容易躁动不安的祸端。有趣而又讽刺的是,治疗这种躁动最有效、最常用
的办法还是阅读,只是书籍换成经典罢了。这是一种矛盾的存在,因为阅读经典最大的障
碍就是浮躁的心情、功利的态度;而在各大阅读平台寻找经典往往要跨越各种庸俗的诱
惑。
虚无体验之享乐篇
享乐在有些人看来,本身就是虚无的体现;在有些人眼里,却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
还有一些人,理性时,对享乐排斥,但当自感人生处于虚无的状态时,又渴望从享乐的生
活方式中寻找慰藉。我们没办法对享乐做一个理性、严谨的定义,故而无法对众人的观点
像老师批改试卷一样,在上面简单地画上对与错的符号。这在某种程度上为有些享乐主义
者留下了把柄,而且还制造了诸如“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后面笑”之
类的处世“箴言”。即便不从道德领域对这类享乐派进行评价,但如果以损害长远利益为条
件而贪图一时之乐,绝非智者之选。现实社会中,懂道理的人很多,但真正在行为方面体
现出智者风范的人却很少。
虚无体验之娱乐篇
如果说人们在工作上的虚无来源于情感与自身意志难以调和的对抗,那么娱乐作为一
种情感与意志都更容易形成统一的行为,应该不会存在虚无的状态。事实往往比想象的更
为复杂:当人们自以为通过跑步、旅游能够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结果往往会令很多人失
望。与享乐相比,娱乐的存在已经没有更天经地义的逻辑了,如果连这一块阵地都要被虚
无攻陷,那么人的存在真的成了一个问题。其实,我们无须过于悲观,因为不管是放松身
心,还是缓解工作压力,人们寄希望于具体的娱乐活动,来达到只有通过想象力才能完美
实现的目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幻想。
虚无主义者认为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质价值,但绝大
多数人都不是哲学意义上的虚无主义者,而只是对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产生了虚无的感觉。
这种感觉有真有假,有长有短。有些人为了摆脱这种虚无的感觉,采取了较为正面的措
施,如阅读、旅游、换工作等;有些人则采取了不负责任的措施,如自甘堕落,投入到另
外一种虚无中等。虚无的感觉有时候并非这个世界的存在有问题,而是我们看待这个世界
的方式异常混乱。所以,摆脱虚无,重塑生活的价值,还需要从审视自己的心灵开始。



Disclaimer: The above articles are added by users themselves and are only for typing and communication purposes. They do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this website, and this website does not assume any legal responsibility. This statement is hereby made!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of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promptly to delete it.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