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由于那时我在李渐庵军中担任职务,一直没有时间进行回向。
[什么是“回向”呢?就是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而趋向于一定的对象。]
第二年南下,终于有机会请性空法师、慧空法师举行回向仪式。十年前许下的愿望全部实现了。
于是,我又发愿行善三千,以求得一子。结果,三千善事还没有做完,来年就生下了儿子天启。
我每做一件善事,就用笔记录下来。荆妻不识字,就用鹅毛管蘸了印泥在日历本上印上红圈。
或者把自己的食物布施给需要的人,或者放生,一天之内做类似的好事,总有十来件。四年下来,就做了三千件。
于是,请性空法师等师父在家里的佛堂做回向。九月十三日,我起了中进士的念头,于是,发愿行善一万件。
三年后,就中了进士,被任命为京城附近宝坻县的知县。原来孔先生算我要去四川的偏远地区做县令,现在却完全改变了。
在知县任上,我准备了一本簿子,叫做《治心编》。
每天早晨起来升堂的时候,家人会把这本簿子交给衙役,然后放在我的案头,
每天所行之善、所犯之过,一丝一毫都记录下来。
到了晚上,按照宋代赵阅道先生的做法,在庭院里设了桌子,供上香,把自己一天做的事情老老实实向上天禀报。
荆妻见我因公务繁忙而少了行善,非常担心: “我以前在家里,帮助你一起做善事,所以三千件很快做完了。
现在你许愿一万,却在衙门里忙着公务,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一万件呢?”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让我很困扰,不知道怎么回答。
当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神人,我就向他倾诉了我的困境,又要忙公务,又要行善,很难两全。
神人说: “你减了老百姓交粮的数量,这件事,就抵得上一万件好事了。”
宝坻县的田赋,我的前任按照每亩两分三厘七毫上交给朝廷。我到任后,减少到每亩只交一分四厘六毫。
减少田赋这件事做得到底对不对,我自己并没有十分的把握。
正好幻余禅师从五台山过来,我把梦里神人所说,告诉了禅师,并问神人所说是否可信。
禅师回答: “行善的心真诚而且迫切,一件善行确实可以抵得上一万件善行,更何况是全县减收田赋,造福了黎民百姓。”
我随即捐出我的工资,用于在五台山以食物供养僧众一万人,作为我自己修行的回向。
孔先生算定我在五十三岁有大难,并且寿终。我自己并没有祈求长寿,但五十三岁那一年,竟然平安度过。
现在,我已经六十九岁了。《尚书》上说,天道难酬,其命不常。又说,命数会变化,并不是恒常。说得千真万确。
我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体会到,凡是说祸福都是自己造成的,乃是圣贤之论;
凡是说祸福都是天注定的,都是世俗之论。
孩子,还没有人算过你的命,不知道怎么样?但是,不论怎么样,当你飞黄腾达的时候,要保持谦卑,要常作落寞之想;
即使一帆风顺的时候,也要多多想到艰难险阻;即使丰衣足食的时候,也要想到忍饥挨饿;
即使人家对自己很好,也要想想自己有什么值得人家善待的;即使家道兴隆的时候,也要居安思危;
即使已经很有学问了,还是要看到更有学问的人,要意识到自己的学问其实远远不够。
孩子,从远的方面讲,要想着如何弘扬祖先的美好德行;近的方面,要想着如何妥善弥补父母的过失。
对上,要多想想如何报效国家;对下,要多想想如何造福家庭;对外,要多想想如何急人之难;
对内,要多想想如何防止自己心生邪念做坏事。孩子,一定要天天反省自己做错了什么,天天把自己的过失改正。
一天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就会心安理得地一直错下去;一日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一天没有什么进步。
天下聪明俊秀的人不少,有的却不能勤勉修行德性、拓宽学问,为什么呢?只因“因循”两字,耽搁一生。
[因循就是守着世俗之见,按照社会的惯性得过且过,对于人生没有更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