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硕博扎推街道办1
屡屡引来舆论“惊诧”。
按理说这些人应该去搞科研搞研发什么的,怎么都去干这类工作了?
我领导当初是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的,后来去斯坦福读博,差不多正常人本科刚毕业那会儿,他已经博士毕业了。先
在美国工作了几年,后来被我们公司高薪挖了过来。
关于中国人才的问题,他有一套逻辑,他认为,中国以前对研发型人才并没有多少需求,不仅中国没有,全世界绝
大部分国家都没有。我国前些年更是需求极低,这几年才稍微有了一些好转。
这话听着极其反动,不过稍微聊了几句,我立刻懂他啥意思了。
首先大家要分清楚一个问题:
你想要三个老婆,那叫需要;
你能养得起一个,这叫有效需求;
中国或者印度需要无数研发型人才,这也叫需要;
但是只能养得起一小部分,这叫有效需求,更关键的是,非常不划算。
大家不要着急喷我,听我往下说。
大家以为的“给人才提高待遇”,可能是这样的:
国家通过政策保障,给人才高薪高福利,在海淀区分房,每年工资五十万等等。
这当然也不能说不对,不过正常情况下,国家给人才的钱往往是走财政的,一般难免保守,不会给太高,就连美国那
样的国家,其实也养不了太多这种类型的人才,工资也不会太高。大家看《生活大爆炸》就知道,天才们在大学教书
收入也就那样,我专门问过美国那边的教授,收入确实也就那样,反正没有很多人想象得那么高,哪怕NASA这种地方,
收入也一般,这也是为啥这几年NASA被那些民营公司疯狂挖人。
更关键的是,国家养的科研人员不可能太多,因为政府项目对“风险管控”的要求远远大于私营公司,而且国家只会搞那
些关系到国防和基础设施的研发,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人才数量的需求没那么大。
比如国家不可能去研究显卡,毕竟一个主要用来玩游戏的东西不值得国家去投入,但是现在的AI研发,主要靠显卡,全
世界游戏宅男们估计没想到大家一起推动了AI的大发展。这事也从侧面能看出来一个问题,科研很多时候充满了随机性,
短期内你觉得方向是没问题的,长期看可能根本没个谱;短期没啥用的东西,长期看可能是关键技术的节点,需要全方位
发力才行。
而市场需求是无穷的,理论上可以容纳近乎无穷的研发人员。
那美国是怎么优待人才的呢?
不需要政府多上心,他们的策略是“政府给荣誉,市场给工资”,美国那边的研发主要依赖大学,研究机构,和各种公司
,美国国家每年在科研上投入巨大,不过主要是基础领域,应用层面主要在各个科技公司,他们的研发型人才相关的岗
位也都在各种公司里。
太多的公司在研发方面赚到了钱,然后想继续通过研发新东西赚钱,自然就会花钱雇佣顶级人才给他们干,这些人才
给他们开发出来新东西,赚到了钱, 就可以雇佣更多顶级人才,并且开出来更高的工资,大家自然愿意去,也就形成
了顶尖人才发展的正向循环。
比如SpaceX这些年就从大学和NASA吸收了大量的业内顶级高手到他们那里工作,一方面因为马斯克确实愿
意给钱,另
一方面他那里这几年迭代飞快,也容易出成果。
也就是说,高学历研发型人才主要受市场需求影响,如果没发展到那个阶段,很多公司搞生产的关键就是买机械招工
人,这种情况下是不需要太多高学历人才的。
那如果有公司乐意给人才钱,就可以解决问题?
也不是。
比如小王家里超级有钱,他有钱是因为他爹在搞房地产,他觉得房地产太土,低科技,想搞高科技,他爹正好也想转
型。好在手里有钱,多雇佣点顶级高手,让他们给自己搞个牛逼玩意出来,然后开启一个良性循环,能行吗?
也不是不行,但是概率非常低,因为从现在来看,很少有一项产品是毫无征兆就横空出世的,往往是从一开始缓慢发
展,产品经理和用户充分互动,了解用户需求后,再一步一步迭代开发,这样最终搞出来的东西才能卖得出去。不然产
品做出来了,一件都卖不掉,最后就只能裁撤员工砍掉产线。这也是太多我国传统巨头公司转型科技之路的统一流程,
雄心勃勃斥巨资研发新产品,但很快因为产品没人买最后无疾而终。
现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华为、比亚迪、讯飞他们几个,因为他们的产品是能卖得出去的,他们也知
道做研发什么符合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高薪雇顶级工程师搞突破,新产品上市之后回笼资金,然后再继续
迭代循环。一轮轮下来,市场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顶级人才也越来越多。
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也正在这里,太多的公司在做的,其实还是追赶而不是研发,把西方的技术转移到中国来,甚至
很多就是把人家的机床用起来就行了,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大量的工人而不是研发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