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主观题汇总 第三章
答: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统一。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第二,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二、试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答: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
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
进程。
2,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培养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主要表现?
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
规律。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四、什么是生产关系,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答: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三项内容:
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3,产品的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
第一,它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第二,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第三,它决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第四,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五、简述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内容?
答: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
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之间呈现出由基本合适到基本不合适、再到新的基础
上的基本合适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六、试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答: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上层建筑必须适
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改变。
3,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使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之间呈现出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
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5,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正确理解和运
用这个规律,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七、试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
答:1,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是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的共同性、普遍性,即具有大致相
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的生产关系体系,大致相同的上层建筑。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是社会性形态
发展的纵向统一性。二是社会形态发展的横向统一性。
2,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民族的
特色,各国的历史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
具有各自的特点;各国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人类社会在由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
时,不同国家和民族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
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
八、为什么说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1,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2,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3,改革革除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
4,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九、结合我国当前改革的实际说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1,当前我国的改革是和发展、稳定相统一的过程。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
2,改革是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稳定才能获得可靠的保障。
3,发展是关键,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经济社会问题,才能使改革得以持续进行下去,才能使稳定获得坚实的物质基础。
4,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又是改革的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必须加强改革措施、发展措施、稳
定措施的协调性,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深化改革、推进发展,通
过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十、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答:1,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分歧。
2,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认为历史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
决定力量,这是英雄史观。
3,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
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劳动群众的历史于是得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结论。认为人民群
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史观。
十一、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答: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十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答:群众观点:1,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3,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4,向人
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1,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是党的根本宗旨。2,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
路线的根本要求。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