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鄙视链(文章来源于网络)
有着跟上班一样的紧密行程。而且,连“自由”都是安排好的,要是想搞点额外的自由,从领队到团友都很紧张,怕你耽误大
家的时间。几年前,我陪爸妈游“新、马、泰”,团里有个女孩,在新加坡时,说想空出一天行程,去看望一下在那儿定居的
奶奶。结果被地陪的一个哥们儿很不客气地告知:“这不符合规定,脱团的话,你一天得赔偿1000元。”女孩听罢,只能
断了念想。团费只有4999元,倒像是自己花钱去坐了一回牢。多年前,王小波写过在欧洲碰到国内来的旅游团,穿着一模
一样不合体的西装,黑皮鞋配白袜,走在欧洲古镇上,感觉分外不和谐。差不多二三十年了,很多人照样在批判一样的事情,
啊,选择自由行出门的人,看到那些团客,真想转过脸装作不认识。其实我还挺感激这些出门除了花钱和留影,其他什么都不
干的同胞,要不是他们,各大发达国家的签证,应该没那么容易发出来。前两天路过纽约帝国大厦,一个讲粤语的导游带着一
群老人家,正在奋力讲解着什么,对面一群老人,神情都像小学生春游,兴致勃勃,当时有点感动。在人类的儿童期和晚年,
我们好像都没有像成年的时候那么讨厌同类。至于在旅游鄙视链里,我认为最难搞的,就是那种自以为自己非常了不起的团客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说自己去印度参团旅行,团里有个土豪,什么都不懂,英文也不会,还专门带了个秘书一起去。有
一次作者帮他解决了什么问题,土豪当即表示要重谢,果然,没两天就给作者送了个名牌小卡包。土豪送完就说:“真正对别
人好,就是给别人带最好的东西,你看我给媳妇都买这些名牌,每次都买。”于是,一个文艺范儿的姑娘轻易被收买,马上得
出结论:“真正的感情啊,就是要给别人最好的东西。”我最纳闷的是,她花钱跟团去了趟印度。印度到底是传说中的神圣还
是实际生活中的脏乱差,她一点儿印象都没有,所剩的只是被土豪收买,像去了趟上海的南京路一样,继续做着真正爱她的男
人就该送她最好、最贵的包这种春秋大梦。再说旅行,照样,都是一场我看不起你,你看不起我的厮杀。我的微信朋友圈里,
有一对中产夫妇专程到法国的米其林餐厅就餐,这当然很好,很有品位。为了增加点中国特色,他们在每餐间隔去附近的小景
点闲逛时,都会拿出一袋瓜子,慢慢地嗑。丰子恺写过一篇《吃瓜子》,说坐船去日本时,打开一罐瓜子,邀请同船舱的日本
人一起吃,这才发现,日本人完全不会吃。丰子恺吃着吃着,发出类似的感慨,瓜子乃消磨时间的一大利器,不知道中国人有
多少时间,是浪费在吃瓜子的过程中。当时大俗的东西,可能100年后就变成了大雅。总之,这对夫妇在法国各大景点嗑瓜
子的样子,留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大概以后谈论起某某地方的桥,他们能微笑着谈起在那里嗑过瓜子呢。朋友圈里的旅行,
变着法儿高级起来,很多人都开始瞧不起那种虽然脱离了导游和旅游团,但每天都安排得像跟团游一样紧凑的行程。也瞧不起
一出国门就大买特买的,还瞧不起一到旅游景点就合影留念的。你刚刚登上游轮,发现有人已经登上了私人游艇;你刚刚去过
发达国家,发现他们都已经在那里置办了房产。不管去世界上哪一个地方,都有人会摆出一副不理解的样子:那里有啥好去的
?一提到旅行,就是一大群人无处安放的优越感。而真的踏上旅程,我保证,那些不知道哪儿来的优越感,立刻就要开始燃烧
。有人一出门,就爱说,我是中国胃,我一定要吃口热的。这没什么问题,但这种人要是看到有人居然吃沙拉三明治也吃得很
欢,就会讲:“哟,才来国外几天啊,就装得跟个外国人似的。”看到别人买包,她当然不放过机会:“在这里买这种包干吗
,要买去意大利买啊!”总之,有人处处踩着你,就是为了显示自己才是旅行鄙视链中的最高级。出来见见世面,本来是件好
事,却继续选择活在自己的狭隘里,那又何必花那么多钱呢?关于旅行,我总觉得,什么样的旅行都可以,就跟拜伦去东方一
样,是“为了要看看人类,而不是只在书本上读到他们”。你不看那些人类,总盯着朋友圈的张三李四干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