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cle Practice 矛盾论节选二(毛泽东)

矛盾论节选二(毛泽东)

2022-02-26 16:39  views:1035  source:歌·颂    

三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
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前面
已经说过了。现在来说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这个问题,应从几种情形中去研究。
  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人
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的
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而物质的运动则必取一定
的形式。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
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
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
,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
,才有可能区别事物。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
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
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
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自然界存在着许多的运
动形式,机械运动、发声、发光、发热、电流、化分、化
合等等都是。所有这些物质的运动形式,都是互相依存的
,又是本质上互相区别的。每一物质的运动形式所具有的
特殊的本质,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规定。这种情形,
不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在社会现象和思想现象中也是同
样地存在着。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特殊
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
  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
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
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例如,数学中的正数
和负数,机械学中的作用和反作用,物理学中的阴电和阳
电,化学中的化分和化合,社会科学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阶级和阶级的互相斗争,军事学中的攻击和防御,哲
学中的唯心论和唯物论、形而上学观和辩证法观等等,都
是因为具有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才构成了不同的科
学研究的对象。固然,如果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
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据;但是,如
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
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
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
领域。
  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
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
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
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请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当着人
们已经认识了这种共同的本质以后,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
为指导,继续地向着尚未研究过的或者尚未深入地研究过
的各种具体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质,这样才
可以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而使这种
共同的本质的认识不致变成枯槁的和僵死的东西,这是两
个认识的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
殊。人类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的,而每一次的
循环(只要是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都可能使人类的认
识提高一步,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地深化。我们的教条主义
者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须研究
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各别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才有可能充
分地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充分地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
质;另一方面,不懂得在我们认识了事物的共同的本质以
后,还必须继续研究那些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或者新冒出
来的具体的事物。我们的教条主义者是懒汉,他们拒绝对
于具体事物做任何艰苦的研究工作,他们把一般真理看成
是凭空出现的东西,把它变 成为人们所不能够捉摸的
纯粹抽象的公式,完全否认了并且颠倒了这个人类认识真
理的正常秩序。他们也不懂得人类认识的两个过程的互相
联结——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他们完全不懂
得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
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
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一
切运动形式的每一个实在的非臆造的发展过程内,都是不
同质的。我们的研究工作必须着重这一点,而且必须从这
一点开始。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
解决。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用社会主义革
命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用民主革
命的方法去解决;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矛盾,用民族革命
战争的方法去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
级的矛盾,用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方法去解决;共
产党内的矛盾,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去解决;社会和
自然的矛盾,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去解决。过程变化,旧
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
法也因之而不同。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所解决的矛
盾及其所用以解决矛盾的方法是根本上不相同的。用不同
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
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教条主义者不遵守这个原则,他们
不了解诸种革命情况的区别,因而也不了解应当用不同的
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自以
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这就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
或者将本来做得好的事情弄得很坏。
  为要暴露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在其总体上、在其相
互联结上的特殊性,就是说暴露事物发展过程的本质,就
必须暴露过程中矛盾各方面的特殊性,否则暴露过程的本
质成为不可能,这也是我们作研究工作时必须十分注意的

  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的矛盾
。例如,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有中国社会各
被压迫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有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
矛盾,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农民及城市小资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各个反动的统治集团之间的
矛盾等等,情形是非常复杂的。这些矛盾,不但各各有其
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各各
有其特点,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我们从事中国革命的人
,不但要在各个矛盾的总体上,即矛盾的相互联结上,了
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才有
可能了解其总体。所谓了解矛盾的各个方面,就是了解它
们每一方面各占何等特定的地位,各用何种具体形式和对
方发生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关系,在互相依存又互相矛
盾中,以及依存破裂后,又各用何种具体的方法和对方作
斗争。研究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列宁说:马克
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
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11]。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我们的
教条主义者违背列宁的指示,从来不用脑筋具体地分析任
何事物,做起文章或演说来,总是空洞无物的八股调,在
我们党内造成了一种极坏的作风。
  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谓主观
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
点去看问题。这一点,我在《实践论》一文中已经说过了
。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例如:只了解
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共产党一方不了解国
民党一方,只了解无产阶级一方、不了解资产阶级一方,
只了解农民一方、不了解地主一方,只了解顺利情形一方
、不了解困难情形一方,只了解过去一方、不了解将来一
方,只了解个体一方、不了解总体一方,只了解缺点一方
、不了解成绩一方,只了解原告一方、不了解被告一方,
只了解革命的秘密工作一方、不了解革命的公开工作一方
,如此等等。一句话,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这就叫做
片面地看问题。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
见树木,不看见森林。这样,是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的,是不能完成革命任务的,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是
不能正确地发展党内的思想斗争的。孙子论军事说:“知
彼知己,百战不殆。”[12]他说的是作战的双方。唐朝人
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13]也懂得片面性
不对。可是我们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
就往往碰钉子。《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14],两次
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
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
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
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15]相像的方法,第三次就
打了胜仗。《水浒传》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这个
三打祝家庄,算是最好的一个。列宁说:“要真正地认识
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
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作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
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16]我们应该记得他的
话。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
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
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
想动手去解决矛盾(答复问题、解决纠纷、处理工作、指
挥战争),这样的做法,没有不出乱子的。中国的教条主
义和经验主义的同志们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看事物
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和表面的。片面性、表面性也是
主观性,因为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
规律的,人们不去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而只是片面地或
表面地去看它们,不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不认识事物的
内部规律,所以这种方法是主观主义的。
  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在其相互联结
上,在其各方情况上,我们必须注意其特点,而且在过程
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须注意。
  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及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
程的本质,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但是事物
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的阶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区别
,这是因为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的性质和过程的本质
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根本矛盾在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
上采取了逐渐激化的形式。并且,被根本矛盾所规定或影
响的许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是激化厂,有些是暂时地或局
部地解决了,或者缓和了,又有些是发生了,因此,过程
就显出阶段性来。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
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
  例如,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这
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根本矛盾着的阶级的性质
和这个社会的资本主义的本质,井没有变化;但是,两阶
级的矛盾激化了,独占资本和自由资本之间的矛盾发生了
,宗主国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了,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
盾即由各国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而引起的矛盾特别尖锐地表
现出来了,因此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形成了帝国
主义阶段。列宁主义之所以成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列宁和斯大林正确他说明了
这些矛盾,并正确地作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无产阶级革命
的理论和策略。
  拿从辛亥革命[17]开始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
的情形来看,也有了若干特殊阶段。特别是在资产阶级领
导时期的革命和在无产阶级领导时期的革命,区别为两个
很大不同的历史阶段。这就是:由于无产阶级的领导,根
本地改变了革命的面貌,引出了阶级关系的新调度,农民
革命的大发动,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革命彻底性,
由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等等。所有这
些,都是在资产阶级领导革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虽然整
个过程中根本矛盾的性质,过程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的性质(其反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并没有变化
,但是,在这长时间中,经过了辛亥革命失败和北洋军阀
统治,第一次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
七年的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和资产阶级转入反革命,新的
军阀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第二次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和抗
日战争等等大事变,二十多年间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在
这些阶段中,包含着有些矛盾激化了(例如土地革命战争
和日本侵入东北四省[18]),有些矛盾部分地或暂时地解
决了(例如北洋军阀的被消灭,我们没收了地主的土地)
,有些矛盾重新发生了(例如新军阀之间的斗争,南方各
革命根据地丧失后地主又重新收回土地)等等特殊的情形

  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
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
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例如国共两党。国民党方面,在第一次统一战线时期
,因为它实行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援助工农的三大政
策,所以它是革命的、有朝气的,它是各阶级的民主革命
的联盟。一九二七年以后,国民党变到了与此相反的方面
,成了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反动集团。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西安事变[19]后又开始向停止内战、联合共产党共同反对
日本帝国主义这个方面转变。这就是国民党在三个阶段上
的特点。形成这些特点,当然有种种的原因。中国共产党
方面,在第一次统一战线时期,它是幼年的党,它英勇地
领导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但在对于革命的
性质、任务和方法的认识方面,却表现了它的幼年性,因
此在这次革命的后期所发生的陈独秀主义[20]能够起作用
,使这次革命遭受了失败。一九二七年以后,它又英勇地
领导了土地革命战争,创立了革命的军队和革命的根据地
,但是它也犯过冒险主义的错误,使军队和根据地都受了
很大的损失。一九三五年以后,它又纠正了冒险主义的错
误,领导了新的抗日的统一战线,这个伟大的斗争现在正
在发展。在这个阶段上,共产党是一个经过了两次革命的
考验、有了丰富的经验的党。这些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三个
阶段上的特点。形成这些特点也有种种的原因。不研究这
些特点,就不能了解两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特殊的相互
关系:统一战线的建立,统一战线的破裂,再一个统一战
线的建立。而要研究两党的种种特点,更根本的就必须研
究这两党的阶级基础以及因此在各个时期所形成的它们和
其他方面的矛盾的对立。例如,国民党在它第一次联合共
产党的时期,一方面有和国外帝国主义的矛盾,因而它反
对帝国主义;另一方面有和国内人民大众的矛盾,它在口
头上虽然允许给予劳动人民以许多的利益,但在实际上则
只给予很少的利益,或者简直什么也不给。在它进行反共
战争的时期,则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合作反对人民大众
,一笔勾销了人民大众原来在革命中所争得的一切利益,
激化了它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现在抗日时期,国民党和日
本帝国主义有矛盾,它一面要联合共产党,同时它对共产
党和国内人民并不放松其斗争和压迫。共产党则无论在哪
一时期,均和人民大众站在一道,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
义;但在现在的抗日时期,由于国民党表示抗日,它对国
民党和国内封建势力,也就采取了缓和的政策。由于这些
情况,所以或者造成了两党的联合,或者造成了两党的斗
争,而且即使在两党联合的时期也有又联合又斗争的复杂
的情况。如果我们不去研究这些矛盾方面的特点,我们就
不但不能了解这两个党各各和其他方面的关系,也不能了
解两党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此看来,不论研究何种矛
盾的特性—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
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
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各个发展阶段
上的矛盾的各方面,研究所有这些矛盾的特性,都不能带
主观随意性,必须对它们实行具体的分析。离开具体的分
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我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
的话: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
  这种具体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首先给了我们以很
好的模范。
  当马克思、恩格斯把这事物矛盾的法则应用到社会历
史过程的研究的时候,他们看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
矛盾,看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以及由于这
些矛盾所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及思想等上层建筑之间的
矛盾,而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会在各种不同的阶级社
会中,引出各种不同的社会革命。
  马克思把这一法则应用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研
究的时候,他看出这一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的社会性
和占有制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于在各别企
业中的生产的有组织性和在全社会中的生产的无组织性之
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阶级表现则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之间的矛盾。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发展的无限性,所以,在
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而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特殊
性。反之,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而在另一一定场
合则变为普遍性。资本主义制度所包含的生产社会化和生
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是所有有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
展的各国所共有的东西,对于资本主义说来,这是矛盾的
普遍性。但是资本主义的这种矛盾,乃是一般阶级社会发
展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东西,对于一般阶级社会中的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说来,这是矛盾的特殊性。然而,当
着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切矛盾的特殊性解剖出来之
后,同时也就更进一步地、更充分地、更完全地把一般阶
级社会中这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普遍性阐发出来
了。
  由于特殊的事物是和普遍的事物联结的,由于每一个
事物内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
遍性,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所以,当着我们研究
一定事物的时候,就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
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
,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斯大林在
他的名著《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中说明列宁主义的历史
根源的时候,他分析了列宁主义所由产生的国际环境,分
析了在帝国主义条件下已经发展到极点的资本主义的诸矛
盾,以及这些矛盾使无产阶级革命成为直接实践的问题,
并造成了直接冲击资本主义的良好的条件。不但如此,他
又分析了为什么俄国成为列宁主义的策源地,分析了沙皇
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以及俄国无产阶级
所以能够成为国际的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的原因。这样
,斯大林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矛盾的普遍性,说明列宁主义
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又分析了
沙俄帝国主义在这一般矛盾中所具有的特殊性,说明俄国
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策略的故乡,而在这种特殊性中
间就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斯大林的这种分析,给我们提
供了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及其互相联结的模范。
  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样地列宁和斯大林,他们对于应
用辩证法到客观现象的研究的时候,总是指导人们不要带
上任何的主观随意性,而必须从客观的实际运动所包含的
具体的条件,去看出这些现象中的具体的矛盾、矛盾各方
面的具体的地位以及矛盾的具体的相互关系。我们的教条
主义者因为没有这种研究态度,所以弄得一无是处。我们
必须以教条主义的失败为鉴戒,学会这种研究态度,舍此
没有第二种研究法。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
性和个性的关系。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
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
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这是
共通的道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它是共性,是绝
对性,然而这种共性,即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
无共性。假如除去一切个性,还有什么共性呢?因为矛盾
的各各特殊,所以造成了个性。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
时地存在的,所以是相对的。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
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四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
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
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
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
矛盾着的力量是主要的矛盾;其他的矛盾力量,例如,残
存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农民小资产者和资产阶
级的矛盾,无产阶级和农民小资产者的矛盾,自由资产阶
级和垄断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和资产阶
级的法西斯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间的矛盾,帝
国主义和殖民地的矛盾,以及其他的矛盾,都为这个主要
的矛盾力量所规定、所影响。
  半殖民地的国家如中国,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
关系呈现着复杂的情况。
  当着帝国主义向这种国家举行侵略战争的时候,这种
国家的内部各阶级,除开一些叛国分子以外,能够暂时地
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时,帝国主义
和这种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而这种国家内部
各阶级的一切矛盾(包括封建制度和人民大众之间这个主
要矛盾在内),便都暂时地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中国
一八四①年的鸦片战争[21],一八九四年的中日战争[22
],一九①①年的义和团战争[23]和目前的中日战争,都
有这种情形。
  然而在另一种情形之下,则矛盾的地位起了变化。当
着帝国主义不是用战争压迫而是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比
较温和的形式进行压迫的时候,半殖民地国家的统治阶级
就会向帝国主义投降,二者结成同盟,共同压迫人民大众
。这种时候,人民大众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
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的同盟,而帝国主义则往往采取间接
的方式去援助半殖民地国家的反动派压迫人民,而不采取
直接行动,显出了内部矛盾的特别尖锐性。中国的辛亥革
命战争,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战争,一九二七
年以后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都有这种情形。还有半殖民
地国家各个反动的统治集团之间的内战,例如在中国的军
阀战争,也属于这一类。
  当着国内革命战争发展到从根本上威胁帝国主义及其
走狗国内反动派的存在的时候,帝国主义就往往采取上述
方法以外的方法,企图维持其统治:或者分化革命阵线的
内部,或者直接出兵援助国内反动派。这时,外国帝国主
义和国内反动派完全公开地站在一个极端,人民大众则站
在另一极端,成为一个主要矛盾,而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
的发展状态。十月革命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援助俄国反动派
,是武装干涉的例子。一九二七年的蒋介石的叛变,是分
化革命阵线的例子。
  然而不管怎样,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
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是完全没有疑义的。
  由此可知,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
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
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
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
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告诉我们的方法。列宁和
斯大林



Disclaimer: The above articles are added by users themselves and are only for typing and communication purposes. They do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this website, and this website does not assume any legal responsibility. This statement is hereby made!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of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promptly to delete it.

字符:    改为:
去打字就可以设置个性皮肤啦!(O ^ ~ ^ O)